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雉坛曾记探阴符,共挽天戈指羯胡。
我似鲁连还抗节,君为翟义竟捐躯!
旄头应避祁连冢,匕首空藏督亢图。
归去延陵须挂剑,只愁零落是楷模!
这首诗是明朝将领张煌言所作的《追挽屠天生兵部》,表达了对屠天生这位兵部官员的深深哀悼和对其英勇精神的赞扬。诗中通过回忆屠天生在军事上的智勇表现,如曾经参与对抗胡虏的战斗,暗示他像战国时的鲁仲连一样坚守节操。诗人感叹屠天生最终如同汉代的翟义一样,为了国家捐躯,令人敬佩。
"旄头应避祁连冢",以星象比喻敌人的畏惧,祁连冢可能象征战场或牺牲之地,屠天生的英勇使得敌人不敢靠近。"匕首空藏督亢图",暗指屠天生虽未能亲手完成刺杀敌首的大业,但他的精神如同督亢宝剑般锋利,深藏不露。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回到故乡延陵,也将悬挂宝剑以示纪念,同时表达了对屠天生身后影响的忧虑,担心他的英勇事迹会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这既是对英雄的敬仰,也是对后继者责任的提醒。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张煌言对战友的深情缅怀和对英雄气节的崇高敬仰。
不详
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碧血流乾沧海尘,深闺谁是未亡人!
曾闻脱珥都忘纬,岂惜磨笄并化燐!
荀女尚惭珠未碎,明妃莫怨玉难春!
临危犹作离鸿调,字字遗丹在缟巾。
泽国繇来已坠天,敢云补缺有青毡。
欲逃东海波难挽,纵饿西山蕨亦膻。
屋上几时曾集鵩,堂前从此不升鳣。
相遭犹记言珍重,岂意归吟「薤露」篇!
鱼檄才传身已危,英魂烈骨任披离!
「华夷」两字书生辨,节义千秋史氏知。
逝去玉楼堪作赋,投来铁匣尚留诗。
更闻锻鍊神偏壮,慷慨如歌「易水」辞。
昨夜贪狼照越军,早嗟玉折与兰焚。
孤臣错拟清河客,力士空求沧海君!
函谷丸泥封未得,丰城剑气杳难分。
悲歌不独为姻娅,雁影遥天奈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