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池方一寻深寸许,泉脉涓涓萦砌台。
闻道旱天能作雨,定应变化自何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名为“祈泽寺龙池”的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的形态与力量,以及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首句“池方一寻深寸许”,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龙池的深度,虽浅却深,暗示了其潜在的力量与神秘性。接着,“泉脉涓涓萦砌台”描绘了泉水从池底缓缓流出,绕过石阶,形成一道道细流,生动地展现了水的流动之美和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
“闻道旱天能作雨”一句,表达了人们对水的依赖与敬畏,即使在干旱之时,水也能带来生机与希望,如同雨露滋润万物。最后,“定应变化自何来”则引人深思,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赞叹,也是对自然界中不可预知力量的探索与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池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水的美丽与力量,更蕴含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深刻认识与敬畏之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
不详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处己莫辞三径陋,读书须及五车多。
成吾宅相非吾志,直欲丘门备四科。
投老还家髀肉消,霜天何处换金貂。
一樽帝所欢犹在,翻恐醒来尚寂寥。
楚国曾闻照乘珠,间因齐盗取为娱。
人亡人得何须计,端有龟肠恨晚厨。
会次定多古语,笔端无复时流。
肮脏若非投分,崎岖肯共经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