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我真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已是二月,居然还见不到一朵花。
有的是未融尽的积雪压弯了树枝,枝上还挂着去年的橘子;寒冷的天气,春雷震动,似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抽芽。
夜间难以入睡,阵阵北归的雁鸣惹起我无穷的乡思;病久了又逢新春,眼前所有景色,都触动我思绪如麻。
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讶?

注释

天涯:极边远的地方。
诗人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距京城已远,故云。
山城:亦指夷陵。
残雪:初春雪还未完全融化。
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
“夜闻”二句一作“鸟声渐变知芳节,人意无聊感物华”。
归雁:春季雁向北飞,故 云。
感物华:感叹事物的美好。
物华 :美好的景物。
冻雷:寒日之雷乡思:思乡、相思之情物华:自然景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戏答元珍》,表达了诗人身处偏远山城,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句“春风疑不到天涯”以春风比喻朝廷的恩泽,暗示自己被贬偏远之地,感到春风未至。次句“二月山城未见花”进一步描绘了山城春寒料峭,花开较迟的景象。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两句通过写残雪覆盖下的橘树和冻雷唤醒的竹笋,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色,尽管环境艰苦,但仍充满希望。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表达了诗人听到北归的大雁引发的思乡之情,同时新年将至,万物更新,触动了他的内心感受。

最后两句“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诗人以自己曾是洛阳赏花之人自比,即使现在身处偏远,野花虽开得晚,也不必嗟叹,暗含对命运变迁的豁达与坚韧。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欧阳修的才情和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戏答圣俞持烛之句

辱君赠我言虽厚,听我酬君意不同。

病眼自憎红蜡烛,何人肯伴白须翁。

花时浪过如春梦,酒敌先甘伏下风。

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乐无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戏赠

莫愁家住洛川傍,十五纤腰闻四方。

堂上金樽邀上客,门前白马系垂杨。

春风满城花满树,落日花光争粉光。

城头行人莫驻马,一曲能令君断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早夏郑工部园池

夜雨残芳尽,朝晖宿雾收。

兰香才馥径,柳暗欲翻沟。

夏木繁堪结,春蹊翠已稠。

披襟楚风快,伏槛更临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