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庚辰中秋冯树丈以尊公少麇先生古铁斋图属题,次坡仙丙辰中秋词韵

娲氏有奇癖,炼石补苍天。

不知唾弃余石,沈没几何年。

岂意笔墨之外,独有参微妙法,屈铁一枝寒。

奇字古文趣,老曼钝丁间。小斋净,翻晋籀,倦忘眠。

梅花更有楼在,朱白剔方圆。

能解说经精义,更识说文余意,刻画艺才全。

秋夜展遗册,永叹月娟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水调歌头》由清代诗人杨葆光所作,通过其丰富的想象力与深邃的思考,描绘了一幅充满哲理与艺术气息的画面。

首先,“娲氏有奇癖,炼石补苍天”,开篇即以神话传说引入,借女娲补天的故事,引出对自然与宇宙的思考。接下来,“不知唾弃余石,沈没几何年”,诗人想象那些未被选中的石头,在时间长河中沉寂了多少年,寓意着世间事物的多样性和命运的无常。

“岂意笔墨之外,独有参微妙法”,转而探讨艺术与哲学的深层联系,指出除了文字与绘画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微妙的法则,暗示了艺术创作背后的精神追求和智慧。

“屈铁一枝寒”描绘了一幅冷峻而坚韧的画面,象征着艺术家不畏艰难、坚持自我风格的形象。“奇字古文趣,老曼钝丁间”,则展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字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传统艺术的深厚情感。

“小斋净,翻晋籀,倦忘眠”,描绘了诗人宁静的书房生活,沉浸在古籍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体现了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

“梅花更有楼在,朱白剔方圆”,将自然景观融入诗中,梅花与楼台相互映衬,色彩鲜明,富有生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

“能解说经精义,更识说文余意,刻画艺才全”,表达了诗人对经典文献的深入理解,以及对艺术创作全面的把握,强调了知识与技艺的融合。

最后,“秋夜展遗册,永叹月娟娟”,以秋夜为背景,展开对古籍的阅读,感叹于月色之美,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怀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神话传说为起点,贯穿对自然、艺术、知识与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86)

杨葆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庚辰中秋,用坡仙丙辰中秋韵

楼阁最高处,秋水亘长天。

剧怜江上明月,浩荡不知年。

但见圆灵清澈,倘少琼浆玉液,何计却秋寒。

千里共遥诉,疑在有无间。对良夜,思远道,难能眠。

有情最苦离别,难盼客中圆。

但愿杯中长满,更说坐中长醉,乐事到今全。

问月寂无语,桂影独便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瑶华.承露盘

官家富贵,历尽人间,算天浆独缺。

神明台上,君不见、有个铜仙高绝。

吉云五色,只臣朔、亲探丹穴。

剩到今、草没黄图,空道肌肤如雪。

汉家轶事遥稽,数五利文成,堪笑覆辙。

天高云表,千岁后、还共烟霞澌灭。

西王母去,纵灵液、难供饕餮。

问古来、多少神仙,尝遍玉杯清澈。

形式: 词牌: 瑶华

瑶华.修月斧

多情太甚,直上云霄,为姮娥补恨。

琼楼玉宇,谁道是、八万二千斤运。

合成七宝,便竟夜、珠光休吝。

一霎时、枘凿无痕,只见圆灵相近。

别离漫怅,算几度团圞,堪解幽闷。

弥缝缺陷,细揣着、雾鬓风鬟余韵。

吴刚老矣,对桂树、落花成阵。

道尔时、西北天倾,炼石早传心印。

形式: 词牌: 瑶华

金菊对芙蓉.醉芙蓉

唤作拒霜,传来添色,秋深独自鲜妍。

正黄花渐落,梅蕊将先。

东风寂寞江上,算亭亭、素质堪怜。

何人相过,一杯酹我,便已醺然。谁道宿酒全捐。

竟桃花人面,掩映门前。比妆慵青镜,静女娟娟。

错疑昨夜莹妆粉,染胭脂、追步红莲。

肯争春色,待他睡醒,又是明年。

形式: 词牌: 金菊对芙蓉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