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山寒律琯又飞灰,万壑松风冬起雷。

风景不殊云黯淡,雪霜初霁日徘徊。

无人献袜抛尘屦,有客传觞酦冻醅。

天地不教阳德尽,韦编曾叩伏羲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山间的寒气让律管中灰烬飘飞,冬日山谷间松风吹过仿佛雷鸣。
景色虽与平常无异,但云层昏暗,雪后初晴阳光显得犹豫不决。
无人送来袜子,只余尘土中的旧鞋,宾客传递着冻酒共饮。
大自然不允许阳刚之气消尽,就像《韦编》中记载的伏羲时代一样古老。

注释

山寒:寒冷的山。
律琯:古代的律管,用于调节音乐。
飞灰:飘飞的灰烬。
万壑:无数山谷。
松风:松树的风声。
冬起雷:冬季似有雷声。
风景:景色。
不殊:没有不同。
云黯淡:云层阴暗。
雪霜:雪和霜。
初霁:刚刚放晴。
日徘徊:阳光犹豫不决。
无人:没有人。
献袜:赠送袜子。
尘屦:积满灰尘的鞋子。
传觞:传递酒杯。
酦冻醅:发酵的冷酒。
天地:自然。
阳德:积极向上的力量。
尽:消失。
韦编:用牛皮绳编联的书卷,指《周易》,传说伏羲所作。
伏羲: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哲思。

"山寒律琯又飞灰"一句,以“山寒”二字设定了整体氛围,接下来的“律琯又飞灰”则形象地展示了冬日山林中树木枯萎、泥土飞扬的景象。

"万壑松风冬起雷"这句诗笔力雄健,通过对万壑松风与冬季雷鸣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在严寒中的威猛与生机。

"风景不殊云黯淡,雪霜初霁日徘徊"两句,则转而描写了一种静谧而淡远的情怀。诗人通过“风景不殊”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变化的客观态度,而“云黯淡”、“雪霜初霁”则营造出一幅冬日柔和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

"无人献袜抛尘屦,有客传觞酦冻醅"这两句诗,转向了人物活动的描述。首先通过“无人献袜”表达了一种孤独和被遗忘的情感,而后面的“有客传觞酦冻醅”则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交流。

最后,“天地不教阳德尽,韦编曾叩伏羲来”两句诗,则引出了更为深远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规律和古籍文献的引用,表达了一种对宇宙秩序与文化传承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冬日景象的细腻描写,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是一首集自然美、情感表达和哲思探究为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231)

马廷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北平家传成(其一)编首

三百年间事屡危,降之人杰岂中衰。

巍巍祖烈将千岁,赫赫元功彼一时。

起义堂碑云汉丽,凌烟阁像日星垂。

藏山自纂前朝史,付与云礽百代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北平家传成(其二)辨谤

选将初年起范阳,和戎晚节误平凉。

大功宜受春秋责,盛毁何能日月伤。

文士谈兵多谬误,兰台作史漫裁量。

折衷自有成书在,公论从知千岁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北平家传成(其三)感事

彼美人兮无古今,挑灯勘史夜沉沉。

昌唐无复浯溪颂,哀郢常多楚泽吟。

麟获自伤王迹息,鹃啼谁念帝魂深。

祇今莫唱贞元曲,但忆曾闻正始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外孙朱饶归吴兴

出门一别行千里,闭户归休读五车。

天路尘冥车服骥,世科墨湿字翻鸦。

绣绷尚忆春晖报,云舍无令暮霭遮。

晚岁饰巾吾待尽,高空摩翮汝横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