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侯贰守归去来辞画(其八)

素志本丘壑,荣名非所谋。

进退适其宜,谅不愧前修。

言归柴桑里,避喧息交游。

与世渐相违,驾言复焉求。

取乐在琴尊,不顾身外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志趣高洁之士,其内心深处向往着山林田野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而对世俗的荣誉与名声并无过多追求。诗中人物展现了对个人生活选择的智慧与决断,无论是在仕途上的进退,还是最终回归田园生活的决定,都体现了其对传统道德的遵循与自我价值的坚守。

“素志本丘壑,荣名非所谋”,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内心的志趣所在,他追求的是远离尘嚣的山野生活,而非世俗的荣华与名声。这种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与物质欲望之间平衡的思考。

“进退适其宜,谅不愧前修”,进一步阐述了主人公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的智慧。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是基于对自己内心需求的准确判断,这样的选择使得他无愧于先贤,体现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与继承。

“言归柴桑里,避喧息交游”,描述了主人公最终回归田园生活的情景。柴桑里,这里可能是指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归隐之地,象征着一种远离尘世喧嚣、寻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方式。通过“避喧息交游”,诗人表达了对远离纷扰、与世隔绝的渴望,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与世渐相违,驾言复焉求”,则揭示了主人公与社会逐渐脱节的过程。随着对世俗的疏远,他开始质疑并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选择,这既是对自我身份的确认,也是对理想生活方式的不断追求。

“取乐在琴尊,不顾身外忧”,最后两句总结了主人公的生活态度。在他看来,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亲近,而非外界的物质财富或社会地位。这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志趣高洁之士的生活选择与内心世界,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自然和谐与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道德与个人理想的坚持。

收录诗词(97)

陈颢(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侯贰守归去来辞画(其九)

游宦去乡邑,谁不念同侪。

道路阻且修,遂俾良晤乖。

爰归得聚首,谈笑情相谐。

琴书日在眼,抚玩适我怀。

以兹消百忧,㗳然外形骸。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题侯贰守归去来辞画(其十)

安居谢声利,人人羡其高。

诗酒得真乐,庐舍无喧嚣。

孤舟出前溪,巾车驾东皋。

渊鱼乐洋洋,枝鸟鸣交交。

欣然览时物,天地同逍遥。

形式: 古风

题侯贰守归去来辞画(其十一)

不为三径荒,决志亦念归。

归来身我有,悟昨事皆非。

晨兴出门去,放迹信杖藜。

寻壑既窈窕,经丘复逶迤。

于焉乐吾乐,舍此复何之。

形式: 古风

梦登名山

瀛洲信难求,天姥或可睹。

朝谈谪仙诗,夜梦游仙坞。

烟萝百尺手自攀,飞步直上青云端。

瑶草香浮碧烟暖,松风怒作秋涛寒。

踰千岩兮历万壑,四顾无人自盘礴。

羽衣丹顶双皋禽,戛然长鸣溯寥廓。

我欲因之纵攀跻,空中恍惚闻天鸡。

豁然惊觉失所在,天青月落银潢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