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二十七首(其十一)

旧籍占东南,相去天一握。

曩闻大瀛海,出缩几蜗角。

欲说耳目隘,欲涉关河邈。

离合自有时,甫见一南北。

逝将摆世事,羽化骑鸾鷟。

朝行过夷门,暮去宿易涿。

三晋多权谋,邹鲁守经学。

人生出与处,相逢饱商榷。

弃捐何足惜,无为误奇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一夔创作的《感兴二十七首》中的第十一首。诗中描绘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自由与束缚的思考。

首句“旧籍占东南,相去天一握”以“旧籍”象征历史与传统,与“东南”相连,暗示着南方地区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相去天一握”则形象地表达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虽近在咫尺,却难以触及。

接着,“曩闻大瀛海,出缩几蜗角”运用比喻手法,将大瀛海比作广阔的天地,蜗角则代表微小的视角或局限,表达了对广阔世界的向往与对个人视野狭窄的反思。

“欲说耳目隘,欲涉关河邈”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想要突破局限、探索未知世界的心愿,但又因现实的阻隔而感到无奈。

“离合自有时,甫见一南北”则以自然界的规律类比人生的起伏变化,指出事物的发展自有其规律,即使短暂相聚,终将面临分离。

“逝将摆世事,羽化骑鸾鷟”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想象自己如同仙人般飞翔于天地之间。

“朝行过夷门,暮去宿易涿”描绘了诗人行旅的场景,通过“夷门”和“易涿”的地点转换,展现了旅途的遥远与艰辛。

“三晋多权谋,邹鲁守经学”对比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三晋之地多权谋之士,邹鲁之地则重视儒家经典学问,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貌。

“人生出与处,相逢饱商榷”强调了人生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同环境中相遇交流的价值,鼓励人们在交流中增长智慧。

最后,“弃捐何足惜,无为误奇璞”表达了对浪费人才的惋惜,呼吁社会应珍惜人才,避免埋没其才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社会、个人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由、智慧和人才价值的珍视。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兴二十七首(其十四)

南国有美人,纨素閟清艳。

房栊凄冷风,孤缸飐寒燄。

抱琴鼓黄钟,盎盎牛鸣堑。

一弹春岫妍,再鼓秋波滟。

却立步苍茫,嘿嘿有何念。

秋夜不肯明,霜露畏点染。

独宿守空帷,寸抱耿霜剑。

形式: 古风

感兴二十七首(其十五)

石兰媚幽姿,丛生在空谷。

霜雪冻不死,寒碧秋更绿。

结交薇蕨中,畴昔傍人屋。

山行偶见之,采采不盈掬。

岁久未消歇,怀袖自清馥。

我欲写君心,寄以孤生木。

必有非耳人,听此无谱曲。

形式: 古风

感兴二十七首(其十七)

百年特生木,坚骨馀苍干。

弃材偶见收,奇制出野爨。

縆以朱丝弦,猗兰度将半。

相思越关河,安得见此粲。

悲来不成调,清响忽中断。

沈吟卷罗衣,终夕愁零乱。

明月照空庭,盈盈满霄汉。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感兴二十七首(其十八)

雅道久绝响,遗诗邈谁继。

烈士死无意,古风未沦替。

后来何足道,翕翕逐声势。

一朝有蹉跌,鸟散鱼深逝。

万物有殊性,小大各为计。

松柏生高冈,不肯附萝薜。

世路不可回,吾自寻吾契。

形式: 古风 押[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