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二十七首(其十八)

雅道久绝响,遗诗邈谁继。

烈士死无意,古风未沦替。

后来何足道,翕翕逐声势。

一朝有蹉跌,鸟散鱼深逝。

万物有殊性,小大各为计。

松柏生高冈,不肯附萝薜。

世路不可回,吾自寻吾契。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鉴赏

这首诗《感兴二十七首(其十八)》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方一夔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古代雅道的怀念与对后世风气的感慨。

首句“雅道久绝响,遗诗邈谁继”感叹古代高雅之道已长久消失,遗留下的诗歌也难以找到继承者,流露出对传统文化逐渐衰落的忧虑。

接着,“烈士死无意,古风未沦替”赞扬了那些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即使在世道变迁中,他们的精神和传统并未消逝,依然保持着古人的风骨。

“后来何足道,翕翕逐声势”批评了后来者的盲目跟风,只追求表面的声名和权势,忽视了内在的精神价值。

“一朝有蹉跌,鸟散鱼深逝”描绘了一旦遭遇挫折,人们就像鸟儿四散、鱼儿潜入深水,各自寻找避难所,形象地展示了人性在困境中的逃避与自我保护。

“万物有殊性,小大各为计”指出世间万物各有其独特性,大小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策略,强调了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松柏生高冈,不肯附萝薜”以松柏不依附于低矮的藤蔓为喻,象征着坚守高洁品质,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世路不可回,吾自寻吾契”表达了面对无法逆转的世事,诗人决心坚守自我,寻找与自己心灵契合的朋友或事物,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褒贬今人、赞美先贤的方式,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以及对现实社会风气的反思,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立的人格魅力。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兴二十七首(其十九)

昔闻楚山人,服毳而冠鹖。

危坐古松根,不饥亦不渴。

颜色白如玉,千岁如电抹。

我行不惮远,晨去披裋褐。

平生恋着心,恩爱资妙割。

开口谅来意,丹鼎分圭撮。

相看语未了,冉冉翔木末。

归来问故人,云山渺空阔。

形式: 古风 押[曷]韵

感兴二十七首(其二十)

著籍占杜曲,别业在临淄。

鸡号夜铎静,汗血逐膏脂。

纵横一握算,颠倒逢笑嬉。

举俗以为妙,纷纷尽愚痴。

不见朱公子,千里来相师。

偶然得我策,沼吴航妖姬。

秘此枕中术,若有千岁期。

大化常不偶,日与人事移。

人事多乖忤,汝计不得施。

君看货殖传,刀间有衰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感兴二十七首(其二十三)

桓公读古书,惭其堂下斲。

呼来与之谈,妙手不可学。

人生苦未悟,发轫要切琢。

譬如搜海珍,澄汰江河浊。

不辞用力久,奇宝收把握。

君为谈空人,皮毛俱解剥。

超遥不二门,机锋森剑槊。

从渠透玄妙,风影不可捉。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感兴二十七首(其二十四)

吾闻羲轩时,真淳初未散。

人人悟此理,不用一言赞。

漂流三季后,前圣多忧患。

木铎方大鸣,音响惜中断。

百家自其后,非是纷相难。

父子起争端,恨死呻吟缓。

秦人规我隙,行素俱灰炭。

读律不读书,条贯毛发乱。

嗟彼商颜人,坐不学城旦。

一曲紫芝歌,应有三人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