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筵进讲周易

桂宫仙仗启,兰殿讲筵开。

朝士鸣珂集,词臣执简来。

天苞宣一画,人极位三才。

待抉羲文秘,羹墙日几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皇帝玄烨在经筵上进讲《周易》的场景。首句“桂宫仙仗启,兰殿讲筵开”以“桂宫”和“兰殿”象征皇宫的高雅与庄严,同时“仙仗”和“讲筵”的开启,预示着知识与智慧的盛宴即将展开。接下来的“朝士鸣珂集,词臣执简来”描绘了官员们佩戴着装饰精美的马具(珂)前来参与这一盛事,而“词臣”则手持简册,准备记录或参与讨论。

“天苞宣一画,人极位三才”中的“天苞”可能指的是皇帝的恩赐或天子的权威,“一画”则可能暗指《周易》中的一卦或整体的易学思想。“人极位三才”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人道与宇宙秩序的关系,即人作为万物之灵,应遵循天地人的和谐之道。最后两句“待抉羲文秘,羹墙日几回”表达了对《周易》深奥内容的渴望探索,以及对圣贤之道的不断追求与学习。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帝王重视文化教育的情景,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道德观念,体现了儒家治国理政的思想精髓。

收录诗词(1147)

玄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天津桥下水粼粼,柳外盘舟夹画轮。

想见汴京全盛日,春游多少太平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长至日祀天圜丘有述四章

于穆天縡,鉴观惟赫。播物无私,佑于有德。

高皇受命,膺符阐绎。丕显太宗,廓图登绩。

眷我皇考,九围是式。克享天心,立民之极。

洪惟景运,集于渺躬。南谐北燮,君兹万邦。

夙夜敬止,恒惕于衷。毋曰高高,听卑则聪。

毋曰盱盱,视远斯通。罔敢逸豫,昭事必恭。

是月仲冬,维日长至。爰启泰坛,肃将禋祀。

济济奉璋,群工在位。牲玉既陈,籥舞乃备。

对越有虔,百神攸暨。云旓扬扬,华皇晢晢。

乃辨云物,载观载书。乃占丰年,多黍多稌。

南陆曜采,导我归舆。芸香始生,景长以舒。

初阳来复,相协厥居。垂象是则,奉若不渝。

形式: 四言诗

次韵和子瞻归去来辞并引

归去来兮,归自南荒,又安归?

鸿乘时而往来,曾奚喜而奚悲。

曩所恶之莫逃,今虽欢其足追!

蹈天运之自然,意造物而良非。

盖有口之必食,亦无形而莫衣。

苟所赖之无几,则虽丧其亦微。

吾驾非良,吾行弗奔。心游无垠,足不及门。

视之若穷,挹焉则存。俯仰衡茅,亦有一樽。

既饭稻与食肉,抚簟瓢而愧颜。

感乌鹊之夜飞,树三绕而未安。

有父兄之遗书,命却扫而闭关。

知物化之如幻,盖舍物而内观。

气有习而未忘,痛斯人之不还。

将筑室乎西廛,堂已具而无桓。

归去来兮,世无斯人谁与游?

龟自闭于床下,息眇绵乎无求。

阅岁月而不移,或有为予深忧。

解刀剑以买牛,拔萧艾以为畴。

蓬累而行,捐车舍舟。

独栖栖于图史,或以佞而疑丘。

散众说之纠纷,忽冰溃而川流。

曰吾与子二人,取已多其罢休。

已矣乎,斯人不朽惟知时,时不我知谁为留?

岁云往矣今何之?天地不吾欺,形影尚可期。

相冬廪之亿秭,知春垄之耘耔。

视白首之章,信稚子之书诗。

若妍丑之已然,岂复临镜而自疑。

形式: 古风

和陶渊明归去来辞

归去来兮,眷眷怀归今得归。

念我生之多艰,心知免而犹悲。

天风飘兮余迎,海月炯兮余追。

省已空之忧患,疑是梦而复非。

及我家于中途,儿女欣而牵衣。

望松楸而长恸,悲心极而更微。

升沉几何,岁月如奔。嗟我宿昔,通籍璧门。

赐金虽尽,给札尚存。愧此散木,缪为牺尊。

属党论之云兴,雷霆发乎威颜。

淮南谪于天庖,予小子其何安。

岁七官而五谴,越鬼门之幽关。

化猿鹤之有日,讵国光之复观。

忽大明之生东,释累囚而北还。

酾天汉而一洗,觉宇宙之随宽。

归去来兮,请逍遥于至游!

内取足于一身,复从物兮何求?

荣莫荣于不辱,乐莫乐于无忧。

乡人告予以有年,黍稷郁乎盈畴。

止有弊庐,泛有扁舟。

濯余足兮寒泉,振余衣兮古丘。

洞胸中之滞碍,眇云散而风流。

识此行之匪祸,乃造物之馀休。已矣哉!

桔槔仰无已,时举觞自属聊淹留!

汝今不已将安之?封侯既绝念,仙事亦难期。

依先茔而洒扫,从稚子而耘耔。

修杜康之废祠,补由庚之亡诗。

为太平之兴老,幅巾待尽更奚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