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捣练

玉笙缥缈隔春云,愁问钿蝉消息。门外一枝梧叶。

曾见携灯别。簟纹如水渐生凉,良夜为谁怜惜。

莫倚栏干残月。月是当初月。

形式: 词牌: 胡捣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感伤的画面。"玉笙缥缈隔春云",以玉笙的悠扬乐声穿透春云,营造出一种空灵而遥远的意境,暗示着主人公与心上人的距离仿佛隔着无形的云层。"愁问钿蝉消息",通过询问钿蝉(可能指女子的首饰或信物),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女子的深深思念和忧虑。

"门外一枝梧叶",借梧桐叶的凋零,寓示着季节的更迭和人事的变迁,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曾见携灯别",回忆起那夜的场景,女子手提灯笼,两人依依惜别,画面凄美动人。

"簟纹如水渐生凉",通过描写竹席上的清凉,暗示夜晚的寂静和深秋的寒意,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失落。"良夜为谁怜惜",表达了诗人无人理解、无人慰藉的孤独之情。

最后两句"莫倚栏干残月。月是当初月",劝诫自己不要徒然倚靠栏杆,望着那轮依然如初的明月,似乎在说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月色依旧,但人事已非,情感的哀愁却无法消减。

整体来看,这首《胡捣练》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象征性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无望的感慨,具有浓郁的清代词风。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赠素秋。八阕(其一)

油壁轻车带夕阳。隔层帘子忒微茫。

断桥前事费思量。

归路渐随芳草远,画堤犹送暗尘香。

情无头绪为谁长。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赠素秋。八阕(其二)

小字真娘隐约猜。木樨门巷访金钗。

一重花影绣苍苔。

浅病倦调鸾尾瑟,清游新试凤头鞋。

鹦哥传语未归来。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赠素秋。八阕(其三)

艳绝西湖湖上楼。倚栏同看远山秋。

水乡腻得似温柔。

弹恨有声凭雪指,通词无间托星眸。

琵琶一折一回头。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赠素秋。八阕(其四)

潇洒丰姿瘦欲仙。云鬟宜整亦宜偏。

便慵装束自天然。

才得闻名先著意,未曾相见已生怜。

见时难道不缠绵。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