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南公对李尊师故居的追忆与感慨。诗中充满了对李尊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沉思考。
首联“仙李枝条万国分,陇西旧望道家孙”,以“仙李”比喻李尊师,暗示其超凡脱俗的地位,同时点明李尊师来自陇西,是道家的后裔,流露出对李尊师家族背景的尊敬。接着,“曾经二十载还往,忽过七千馀晓昏”两句,通过时间的跨度,表达了诗人与李尊师交往之久,以及岁月流转之快,暗含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颔联“人落九泉无可奈,诗存古壁更休论”,转而表达对李尊师已逝的哀悼,以及对李尊师留下的诗歌在古壁上的怀念。这两句既是对李尊师的缅怀,也是对自身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文化的珍视。
颈联“困穷辞气君偏爱,太息南征返北辕”,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李尊师人格魅力的欣赏。面对困境,李尊师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诗人特别喜爱。最后,诗人以“太息南征返北辕”结束,可能是在想象李尊师的行踪,或是借以表达自己对李尊师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李尊师的回忆与赞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对人生、时间、文化传承等深刻思考,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