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令狐舍人酬峰上人题山栏孤竹

满院冰姿粉箨残,一茎青翠近帘端。

离丛自欲亲香火,抱节何妨共岁寒。

能让繁声任真籁,解将孤影对芳兰。

范云许访西林寺,枝叶须和彩凤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满院的冰清玉洁的竹子已经凋零,一株青翠的竹子靠近窗边。
竹丛自己渴望亲近香火,坚守节操又何妨在寒冬中度过。
它愿意让各种声音自然流淌,也甘愿独自面对芬芳的兰花。
就像范云曾去探访西林寺,这竹子的美必须与彩色的凤凰相配。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庭院景象,满园冰姿粉箨残,意指春去夏至,花瓣已谢,只剩下几朵残花。"一茎青翠近帘端"则写出了竹子依旧青翠,靠近窗帘,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诗人通过"离丛自欲亲香火"表达了对孤独竹子的怜悯,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自然之美的向往。"抱节何妨共岁寒"则是说,即使在严冬,也不妨碍我们与这孤独的竹子共同经历时光。

"能让繁声任真籁,解将孤影对芳兰"中,"能让"二字暗示了诗人对于竹子的赞美和理解,而"繁声"则是指竹风之声。"真籁"一词,则是指竹音的清新与自然。接着,"解将孤影对芳兰"写出了诗人在独自欣赏中,与竹影相伴,对着兰花进行吟咏。

最后两句"范云许访西林寺,枝叶须和彩凤看"则是说,诗人希望能像云中的仙鹤一样,自由地飞翔至远方的西林寺去,欣赏那里的竹子与兰花,并且将它们比作美丽的彩凤,以此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无限赞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庭院中的孤独竹子,以及诗人与其相处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精神状态。

收录诗词(159)

杨巨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字:景山
  •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 生卒年:789

相关古诗词

和权相公南园闲涉寄广宣上人

浩气抱天和,闲园载酒过。

步因秋景旷,心向晚云多。

翠玉思回凤,玄珠肯在鹅。

问师登几地,空性奈诗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和郑少师相公题慈恩寺禅院

旧寺长桐孙,朝天是圣恩。

谢公诗更老,萧傅道方尊。

白法知深得,苍生要重论。

若为将此望,心地向空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

两河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

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

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旆旌。

圣代止戈资庙略,诸侯不复更长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裴舍人观田尚书出猎

圣代司空比玉清,雄藩观猎见皇情。

云禽已觉高无益,霜兔应知狡不成。

飞鞚拥尘寒草尽,弯弓开月朔风生。

今朝始贺将军贵,紫禁诗人看旆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