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镜词

人生两瞳子,烂烂岩下电。

见尽天下人,不见自己面。

古哉容成侯,作我眼外眼。

我老得君照,君老还我见。

藓花绕背字痕青,彷佛阳冰八分篆。

神光一点未埋没,尤物千年几流转。

君不见扬子江心水如练,年年铸入凝阴殿。

后来血染江水浑,至今端午人闭门。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的双眼如同岩下的闪电般明亮。
见过世间无数人,却从未见过自己的面容。
古老的容成侯,就像我眼中的另一双眼睛。
我老时有你照亮,你老去仍有我在眼前。
藓花环绕,字迹斑驳,犹如阳冰的八分篆刻。
神光虽微,却未曾消失,这珍品历经千年流转。
你看那扬子江中心的江水如白练,年复一年流入阴冷的宫殿。
后来鲜血染红了江水,直到端午时节人们仍紧闭门窗。

注释

瞳子:眼睛。
烂烂:形容明亮。
岩下电:比喻明亮的光芒。
容成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眼外眼:比喻额外的眼睛或洞察力。
藓花:苔藓植物。
阳冰八分篆:古人的一种书法风格。
尤物:珍贵的事物。
江心水如练:形容江水清澈如丝带。
端午人闭门:端午节期间人们因某种原因而闭门不出。

鉴赏

这首诗名为《古镜词》,出自北宋时期的文人艾性夫之手。诗中通过对一面古老神奇镜子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自我认识的深刻哲思。

"人生两瞳子,烂烂岩下电。见尽天下人,不见自己面。"

这两句以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将人的眼睛比作山中闪烁的电光,强调了人能够观察到周围的一切,却无法真正洞悉自己的内心和真实面貌。

"古哉容成侯,作我眼外眼。"

诗人在这里引用了传说中的容成侯,用以比喻这面古镜,它如同一双超乎常人的眼睛,能够洞察一切。

"我老得君照,君老还我见。"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会逐渐步入老年,而这面古镜则仍能保持其洞察力的不变,反映出诗人对时间与永恒的思考。

"藓花绕背字痕青,彷佛阳冰八分篆。"

藓花是指生长在古物上的苔藓,这里用以形容镜子的年轮深沉,而“字痕青”则暗示了时间的印记。“彷佛阳冰八分篆”则是一种古代器物上常见的装饰图案,通过这种描述,诗人渲染出了镜子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神光一点未埋没,尤物千年几流转。"

尽管岁月沧桑,但这面古镜中的神光依旧熠熠生辉,未曾消逝。这不仅是对镜子的赞美,也象征着诗人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

"君不见扬子江心水如练,年年铸入凝阴殿。"

这两句借用了历史上的事件,将古代铜镜投影于江水中的景象与后来的铸造活动相结合,通过对比强调了时间的变迁和历史的沉重。

"后来血染江水浑,至今端午人闭门。"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悲剧性的历史事件——血案,可能是指某次战争或屠杀导致的惨剧。这种历史的阴影延续至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俗,如端午节时人们的举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镜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生命和自我认知深刻的思考,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337)

艾性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叹屩词

履穿无下叹东郭,桃椎尚欠居士屩。

是谁业屦捆秋芒,绝胜编棨便行脚。

花泥溶溶草露滴,山石齿齿苔烟碧。

江南林壑天下奇,不识春申珠履客。

形式: 古风

旧有歙砚雅宜墨镵贱号于阴以乱亡去十馀年矣忽见之村学堂中睨视间有艴然持之却走者如恐予之取也因作此以遗砚

冰蚕吐丝寒玉苍,老龙磨角玄云香,半生食汝充饥肠。

正尔悒悒伤弓亡,一日到眼惊馀皇,欲呼未见谁鬣长。

庸奴自愧取不臧,艴然持之走盖藏。

呜呼得失安可常,我不善保遗渠殃,苟能藏之殃而祥。

但随牛后失所当,枯竹尚作神龙骧。

安得石精变化飞堕桑君旁,塞翁失马心清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玄都韩植兰楚香

玄都旧日神仙宅,种桃羞杀刘宾客。

只今仙子韩家湘,不遣牡丹开顷刻。

春风九畹花绕屋,冶紫妖红失颜色。

盲风怪雨三千年,湘水芳魂招不得。

翩然散入碧虚寒,乾坤万里离骚国。

形式: 古风

用言客谈奉谢(其一)

倦游太史牛马走,作赋先生亦乌有。

杞国天摧只自惊,梁园瓠落知谁要。

青津碧荻寒不枯,园丘紫柰天下无。

嵩南太华梦可到,仙人鸿宝今无书。

霜煎雪逼梅花少,不向春风怨枯槁。

万古乾坤苍狗云,一天风雨黄鸡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