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俊的作品,《所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世事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首联“谁以无涯混有涯,百年吾道大方家。”以“无涯”与“有涯”的对比,探讨生命的有限与宇宙的无限,以及在有限的人生中追求大道的意义。这里的“吾道”指的是人生的道路或追求的大道,“大方家”则可能是指通达大道的人或境界。
颔联“力难自可安巢拙,陂斗何须较辙斜。”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艰难与不易。诗人认为,尽管努力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但也不必过分苛求完美,不必过于计较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这里“安巢拙”比喻安于现状,不强求完美;“陂斗”和“辙斜”则是指地势不平和车辙歪斜,象征生活的曲折与不顺。
颈联“算老每怜馀景迫,策羸真觉去程赊。”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人年岁渐长,感到余生短暂,因此更加珍惜时间,同时也意识到前路漫长,充满未知。这里的“算老”可能是诗人自指,表示年老体衰;“馀景迫”意味着日薄西山,生命即将结束;“策羸”形容行动不便,暗示身体状况不佳;“去程赊”则暗示未来的路途遥远且不确定。
尾联“云中鸡犬今何处,莫漫寻真嚼紫霞。”以神话传说中的仙境为背景,表达了对理想世界或精神归宿的向往。诗人询问云中的鸡犬(可能象征着仙人或理想的生活)如今是否还在,是否可以追寻真正的仙境。这里的“嚼紫霞”可能象征着追求超凡脱俗的生活或精神上的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理想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