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野步

藤屦兼闽竹,吟行一水傍。

树凉蝉不少,溪断路多荒。

烧岳阴风起,田家浊酒香。

登高吟更苦,微月出苍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穿着藤编的鞋子,漫步在福建竹林旁的溪边。
树荫下蝉鸣不断,小溪尽头道路显得荒凉。
山火后的阴风吹过,农家的浊酒散发着香气。
登上高处吟诗更加苦涩,微弱的月光穿透苍茫夜色。

注释

藤屦:藤编的鞋子。
闽竹:福建的竹子。
吟行:边走边吟诗。
一水傍:溪水边。
树凉:树荫下的清凉。
蝉不少:蝉鸣声不断。
溪断:小溪尽头。
路多荒:道路荒凉。
烧岳:山火。
阴风:冷风。
田家:农家。
浊酒香:浑浊的酒香。
登高:登临高处。
吟更苦:吟诗更加辛苦。
微月:微弱的月亮。
出苍茫:穿透苍茫的夜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自然景色的图画。"藤屦兼闽竹,吟行一水傍"中,"藤屦"指的是用藤编织的鞋,而"闽竹"则是福建特产的一种竹子,诗人穿着这种鞋,边走边吟诵诗歌,沿着一条河流前进。这里通过诗人的行动,展现了他与自然的亲近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树凉蝉不少,溪断路多荒"一句,则描绘了一种秋意浓厚、蝉鸣声声、溪流曲折而道路荒凉的场景。诗人通过这些细节,传达了秋天的萧瑟感和自然界的静谧氛围。

"烧岳阴风起,田家浊酒香"中,"烧岳"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名称,而"阴风起"则暗示着气候转凉,而"田家浊酒香"则是说农家自酿的米酒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里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如同传统中国诗词中常见的那样,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登高吟更苦,微月出苍茫"一句,则表达了一种登临高处后的感慨。诗人在高处吟诵,更感到一种深沉的情感,而"微月出苍茫"则是说夜色渐浓,月亮悄然升起,在浩瀚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清冷。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景、自然声响和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他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秋晚野步

闲步不觉远,萧萧木落初。

诗情抛阃阈,江影动襟裾。

阁北鸿行出,霞西雨脚疏。

金峰秋更好,乞取又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秋晚野居

僻居人不到,吾道本来孤。

山色园中有,诗魔象外无。

霜禾连岛赤,烟草倚桥枯。

何必求深隐,门前似画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秋望寄王使君

静蹑红兰径,凭高旷望时。

无端求句苦,永日壑风吹。

大月生峰角,残霞在树枝。

祗应刘越石,清啸正相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览李秀才卷

香沐整山衣,开君一轴诗。

吟当秋景苦,味出雪林迟。

经济几人到,工夫两鬓知。

因嗟和氏泪,不是等闲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