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七首(其一)惜馀春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翻译

一阵急雨即将收束春光,斜吹的春风仿佛在约束春水。水面上浮着飘落的花瓣,上涨的绿水皱起了涟漪。鱼儿嬉戏而产生一圈圈的波纹,景色很美。可惜春光不解人意,悄悄归去。
自从在城隅处分手,我们都留下了无穷的幽怨,你在来信中,信末多是深情关切之语,我也经常在夕阳西下时,独自倚栏远眺,面对着昏黄的落晖。老夫老妻,本应厮守一起却要天各一方。

注释

收:结束。
停止。
约:阻止,拦挡。
鱼文:鱼纹,像鱼鳞一样的波纹。
游子:离家在外漫游、求官或求学的人。
解:懂得,明白。
隅:角落。
关情:激动感情,牵扯情怀。
纸尾:书面文字绍尾处,常署名或写年月日等。
曛:日落时的余光。
渭北:渭水以北。
渭水在袂西省。
江南、渭北,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鉴赏

这首宋词《踏莎行·七首(其一)惜馀春》是贺铸所作,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而游子未能归乡的场景。"急雨收春,斜风约水"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开篇,写出雨后春水上涨,水面泛起涟漪的景色。"浮红涨绿鱼文起"进一步描绘了水中花叶随波荡漾的动态画面。

"年年游子惜馀春,春归不解招游子"表达了游子对春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留恨城隅,关情纸尾"则通过城角的遗憾和书信结尾的情感寄托,展现出游子的离愁别绪。

"阑干长对西曛倚"描绘了主人公独自倚靠栏杆,面对夕阳西下,更显孤独与思乡之情。最后两句"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以鸳鸯比喻夫妻分离,暗示自己与亲人相隔遥远,表达了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春景的细腻描绘和游子心境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人生离别的感慨。

收录诗词(875)

贺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

  • 字:方回
  • 号:庆湖遗老
  • 籍贯:卫州(今河南卫辉)
  • 生卒年:1052~1125

相关古诗词

掩萧斋/浣溪沙(其三)

落日逢迎朱雀街。共乘青舫度秦淮。

笑拈飞絮罥金钗。

洞户华灯归别馆,碧梧红药掩萧斋。

愿随明月入君怀。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断湘弦/万年欢.断湘弦

淑质柔情,靓妆艳笑,未容桃李争妍。

红粉墙东,曾记窥宋三年。

不间云朝雨暮,向西楼、南馆留连。

何尝信,美景良辰,赏心乐事难全。

青门解袂,画桥回首,初沈汉佩,永断湘弦。

漫写浓愁幽恨,封寄鱼笺。

拟话当时旧好,问同谁、与醉尊前。

除非是,明月清风,向人今夜依然。

形式: 词牌: 万年欢

太平时七首(其四)晚云高

秋尽江南叶未凋。晚云高。青山隐隐水迢迢。

接亭皋。二十四桥明月夜,弭兰桡。

玉人何处教吹箫。可怜宵。

形式: 词牌: 添声杨柳枝

古捣练子.望书归

边堠远,置邮稀。附与征衣衬铁衣。连夜不妨频梦见,过年惟望得书归。

形式: 词牌: 捣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