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角

画角吹残月,寒声发戍楼。

立霜嘶马怨,攒碛泣兵愁。

燕雁鸣云畔,胡风冷草头。

罢闻三会后,天迥晓星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号角声中残月西沉,寒冷的声音从边防哨所传出。
战马在霜冻中伫立嘶鸣,似乎在抱怨;士兵们在沙石堆中哭泣,充满了愁苦。
燕地的大雁在云边哀鸣,北方的寒风让草地更显凄冷。
在三次集会结束后,仰望天空,晨星已渐渐消逝在辽远的天际。

注释

画角:古代军中的一种管乐器,声音高亢,多用于报时或警报。
吹残月:指号角声响起的时候,月亮已经快要落下了。
寒声:这里指的是号角声给人以凄凉、寒冷的感觉。
戍楼:边防驻军的岗楼。
立霜:站立在霜冻之中,形容环境极其寒冷。
嘶马:战马因寒冷或悲伤而发出长鸣。
攒碛:聚集在沙漠或砾石之地,‘碛’通常指沙漠中的石滩或沙石地。
泣兵:士兵在哭泣,表达了他们的痛苦和思乡之情。
燕雁:来自北方(燕地)的大雁,常用来象征迁徙和季节变换。
云畔:云的边缘,这里形容大雁飞行的高度或位置。
胡风:北方的风,古代常以此代指外族或异域的文化和气候。
冷草头:被寒风吹拂的草尖,渲染了环境的凄凉。
罢闻:结束之后听到,这里指集会结束后的情景。
三会:可能指军事会议或某种仪式性的聚会,具体情境不详,但在此处意为多次集合。
天迥:天空辽远,形容视野开阔,星辰显得遥远。
晓星流:晨星随着天色渐亮而隐没,如同流动一般消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边塞军士的孤独和哀愁。"画角吹残月,寒声发戍楼"两句通过管弦之声音和夜半时分的冷清气氛,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凄凉的情境。"立霜嘶马怨,攒碛泣兵愁"则展示了边塞战士们的哀伤情绪,他们面对严寒的天气和漫长的守望,感到无限的悲怆。而"燕雁鸣云畔,胡风冷草头"一句,则描写了边塞的荒凉景象,以及从遥远之处传来的异族战事的消息,让人不禁生出无尽的忧虑。最后,"罢闻三会后,天迥晓星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战争的不断延续,军士们在长久的等待中只能目送着天际的繁星缓缓移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一种深远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刻画,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对战争、孤独和哀愁的一种艺术化的呈现。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朔管

寥寥落何处,一夜过胡天。

送苦秋风外,吹愁白发边。

望乡皆下泪,久戍尽休眠。

寂寞空沙晓,开眸片月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海石榴

亭际夭妍日日看,每朝颜色一般般。

满枝犹待春风力,数朵先欺腊雪寒。

舞蝶似随歌拍转,游人只怕酒杯乾。

久长年少应难得,忍不丛边到夜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盐官王长官新创瑞隐亭

指画便分元化力,周回秀绝自清机。

孤云恋石寻常住,落絮萦风特地飞。

雏鸟啼花催酿酒,惊鱼溅水误沾衣。

明年秩满难将去,何似先教画取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称心寺中岛

水木深不极,似将星汉连。

中州唯此地,上界别无天。

雪折停猿树,花藏浴鹤泉。

师为终老意,日日复年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