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烟景澹濛濛,池边微有风。
觉寒蛬近壁,知瞑鹤归笼。
长貌随年改,衰情与物同。
夜来霜厚薄,梨叶半低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静谧图景,充满了诗人对过往时光和物是人的感慨。开篇“烟景澹濛濛”与“池边微有风”,营造出一种淡远而宁静的氛围。“觉寒蛬近壁”、“知瞑鹤归笼”则透露出秋夜渐凉,虫鸣和鸟归巢穴的情景。
中间两句“长貌随年改,衰情与物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容颜随时间流逝而改变,以及内心情感随着物是无常的深刻感慨。这不仅仅是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反思,也是一种对世事无常的哲学思考。
最后两句“夜来霜厚薄,梨叶半低红”,则描绘了秋夜的清冷与梨树在月光下的景致。霜气的浓淡预示着天气的变化,而梨叶半低的红色,则是秋色的点缀,更添了一份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秋晚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无常以及个人情感变迁的深切体验。语言平实而不失意境,显示出白居易在唐代文坛上的独特地位与风格。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雪鬓年颜老,霜庭景气秋。
病看妻检药,寒遣婢梳头。
身外名何有,人间事且休。
澹然方寸内,唯拟学虚舟。
郊居人事少,昼卧对林峦。
穷巷厌多雨,贫家愁早寒。
葛衣秋未换,书卷病仍看。
若问生涯计,前溪一钓竿。
病眼昏似夜,衰鬓飒如秋。
除却须衣食,平生百事休。
知君善易者,问我决疑不。
不卜非他故,人间无所求。
颔下髭须半是丝,光阴向后几多时。
非无解挂簪缨意,未有支持伏腊资。
冒热冲寒徒自取,随行逐队欲何为。
更惭山侣频传语,五十归来道未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