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宝琴何所得,所得甚幽微。
聊借丝桐韵,还超智慧机。
霜风悲玉轸,江月入珠徽。
向此诸缘尽,人间孰是非。
这首诗是一位名叫刘发的宋代文人所作,题目为《赠鼓琴文照大师》。通过这短短的几行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音乐艺术的深厚情感和个人内心世界的独特体悟。
这两句开篇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宝贵的琴是从哪里得到的?而答案却是在于细腻、微妙之处。这里的“宝琴”不仅指的是一件物品,更象征着一种艺术修养和精神追求。
聊借丝桐韵,還超智慧机。
作者随后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是想通过琴声这类传统艺术形式来超越世俗的智慧。"丝桐"指的是琴弦,而"还超智慧机"则暗示了诗人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这里描绘了一幅秋夜的景象:寒风中传来玉轸(古代琴的一部分)的悲凉声音,而江边的明月则如同流入了珍贵的珠宝之中。这两句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音乐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情感。
最后,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态。在他看来,当一切尘缘都告一段落时,世间的是非功过都不再重要。这种豁然开朗的人生态度,是诗人通过艺术修养所获得的。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以及通过这种艺术来达到的精神超脱和个人内省。在宋代文人的笔下,音乐不仅是一种审美享受,更是通向心灵深处的一扇窗。
不详
风雩三月初三日,禊事宣和胜永和。
又见会稽王内史,兰亭封酒爱新鹅。
元日甘泉会,衣冠拜冕旒。
图书一四海,玉帛万诸侯。
衡岳真人称福地,南齐高士寄山河。
赤城仙去骑丹凤,墨沼人传咏白鹅。
一世风流俱寂寞,千年气象故嵯峨。
登临不尽怀人恨,唯有苍苍石可磨。
紫宸拜赐鸣双笏,皂盖颁春佩左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