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感时》,是清代诗人林占梅所作。诗中描绘了战争背景下的一幕,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国家局势的深刻反思。
首句“舻舳乘风趁顺流”,以“舻舳”代指战船,形象地描绘出战船在顺流而下的景象,暗示着战争的紧迫与速度。接着,“妖氛惨惨秣陵秋”一句,运用“妖氛”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阴霾和悲凉气氛,将读者带入到紧张的战争环境中。“如何赤纛临江口,却被黄巾据石头。”这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战争中的复杂局面,一方面有代表正义的旗帜(赤纛)试图控制局势,另一方面却遭遇了敌方势力(黄巾)的抵抗,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与不可预测性。
“避敌已抛丞相节,逃生先走太师舟。”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战争中人物的抉择与牺牲。丞相节象征着忠诚与责任,太师舟则代表了逃避与求生。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战争中个人命运的同情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对社会秩序和个人价值观的冲击。
最后,“东南半壁容巢穴,从此残棋劫未休。”这两句总结了战争对国家版图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暗示了战争的长期性和破坏性,以及其对国家稳定与和平的威胁。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洞察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