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憨山师菩提庵八咏(其三)

累累千万颗,颗颗说阿弥。

何烦更采撷,百八手中持。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佛教修行的场景,充满了禅意与宁静。诗人通过“累累千万颗,颗颗说阿弥”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修行者在心中默念佛号的情景,仿佛千万颗珠子在心中滚动,每一颗都承载着对佛的虔诚与敬仰。这种内心的修行,无需外在的采撷,只需在手中持着百八颗念珠,便能完成每日的佛号诵念。

“何烦更采撷”,这句话表达了修行的真谛在于内心的清净与专注,而非形式上的繁琐仪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被各种外在的事务所累,而忽略了内心的修行。通过诵念佛号,修行者得以净化心灵,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百八手中持”,点明了修行的具体方式——持念百八颗念珠。在佛教中,百八颗念珠象征着佛陀的教诲,每念一颗珠子,即代表对佛法的一份恭敬与理解。通过持念,修行者不仅在数量上累积了对佛法的体悟,更是在质地上深化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净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传达了佛教修行的核心理念:内心的平静与专注,以及对佛法的真诚实践。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应忽视内心的修行,而应通过简单而纯粹的方式,如诵念佛号,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收录诗词(376)

李流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一字茂宰,、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 字:长蘅
  • 号:檀园
  • 籍贯:六浮道
  • 生卒年:1575~1629

相关古诗词

和憨山师菩提庵八咏(其四)

虽无版筑功,屹然坚可凭。

兹有真如理,故名不坏城。

形式: 五言绝句

和憨山师菩提庵八咏(其五)

沤生大海中,生灭海沤共。

是名窣堵波,为有缝无缝。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宋]韵

和憨山师菩提庵八咏(其六)

有情有生死,生死长憎爱。

斗水亦区区,施以法无碍。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队]韵

和憨山师菩提庵八咏(其七)

今人不如古,像设亦如是。

若云真大士,去之乃千里。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