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的《和憨山师菩提庵八咏(其四)》中的第四首,以“不坏城”为题,借以表达对佛法真理的坚定信仰与追求。
“虽无版筑功,屹然坚可凭。”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佛法比作坚实的城墙,即使没有通过传统的建筑技巧来构建,却依然稳固可靠,可以作为人们心灵的依托。这里的“版筑功”指的是古代建造城墙时使用的一种筑墙方法,这里用来象征传统或世俗的构建方式。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佛法内在的力量和持久性,它无需外在形式的支持,就能给予人内心深处的安定与力量。
“兹有真如理,故名不坏城。”这两句进一步解释了“不坏城”的含义。这里的“真如理”指的是佛教中关于宇宙本质和人生真相的最高真理,即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空性的,但又包含着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不坏城”不仅指物理上的坚固,更象征着佛法真理的永恒不变,无论外界如何变迁,这种真理都如同坚固的城墙一样,不会被破坏或动摇。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真理的深刻信仰,以及对这种真理能够给予人们内心稳定和平静的强烈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坏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真理的崇敬与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寻求内心平静与真理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