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乃贤的《南城咏古十六首(其四)圣安寺》描绘了一幅幽深静谧的古寺景象。首句“兰若城幽处”以“兰若”象征清修之地,点明了寺庙隐于城中的偏僻位置。接下来的“联镳八月来”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来访的时间,秋意渐浓,增添了访古的诗意氛围。
“宝华幢盖合”描绘了寺内佛塔和僧侣们的法器华盖交相辉映,显出庄严肃穆之感。“衮冕画图开”则借帝王服饰的比喻,形容佛像或壁画的华丽壮观,展现了寺庙的艺术魅力。
“断碣苍苔暗”描绘了残破的石碑被厚厚的青苔覆盖,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沧桑。“空庭落叶堆”进一步渲染了寂静与荒凉,落叶堆积的画面寓示着自然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
最后两句“饥鸢不避客,攫食下生台”,以饥饿的老鹰在空荡的庭院中觅食为结,寓意世间生灵的艰辛和寺庙的寂寥,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圣安寺的古朴风貌以及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