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见寄

元君后辈先零落,崔相同年不少留。

华屋坐来能几日,夜台归去便千秋。

背时犹自居三品,得老终须卜一丘。

若使吾徒还早达,亦应箫鼓入松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元君的晚辈已先凋零,崔氏同年也未能久留。
昔日华丽的房屋转眼成过客,去世后长眠地下便是永恒。
时运不济仍官至三品,老去后终究会选择一处墓地。
如果我们这些人生前早有成就,也会有音乐和哀乐伴随进入墓园。

注释

元君:指帝王或尊贵人物。
后辈:晚辈,后代。
先零落:先去世。
同年:同一年出生或同僚。
不少留:未能长久停留。
华屋:华丽的房屋,代指显赫的地位。
能几日:能维持多久。
夜台:阴间,死后的世界。
千秋:永久,长久。
背时:命运不佳,不走运。
犹自:仍然。
居三品:官至三品。
卜一丘:选择墓地。
吾徒:我们这些人。
早达:早年发达。
箫鼓:乐器,这里指丧葬仪式上的音乐。
松楸:松树和楸树,常用于墓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酬乐天元使》。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感慨和对未来生活态度的诗句。

"元君后辈先零落,崔相同年不少留。"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头的环境与过往的情景,表达了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元君"和"崔同"都是指代诗人的朋友或同辈,而这些人现在已经各奔东西,年轻时的热闹场面不再。而"后辈先零落"则暗示了诗人对自己青春易逝、时代变迁的无奈感受。

"华屋坐来能几日,夜台归去便千秋。"

这里的"华屋"和"夜台"都是指代豪华的建筑物,这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常感,以及在享乐中感受到的岁月匆匆。坐在华丽的厅堂里,时间似乎过得飞快;而到了夜晚离开高台,心中却感到千年时光的沉重。

"背时犹自居三品,得老终须卜一丘。"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和期望。在这里,"背时"指的是逆流而上,对抗岁月的侵蚀,而"居三品"则是希望能够在官场中有所作为,即使到了老年,也要找到一处安身之地。"得老终须卜一丘"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退隐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山野之间寻找一个归宿。

"若使吾徒还早达,亦应箫鼓入松楸。"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勉和期望。如果能够及早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那么,即便是在深山老林之中,用竹筒吹奏箫声,也是一种超脱世俗、自在悠然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规划。整体上,这是唐代中期诗人刘禹锡在官场浮沉、感受时代变迁后,对于个人的超然与追求的一种抒发。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篴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沈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酬乐天衫酒见寄

酒法众传吴米好,舞衣偏尚越罗轻。

动摇浮蚁香浓甚,装束轻鸿意态生。

阅曲定知能自适,举杯应叹不同倾。

终朝相忆终年别,对景临风无限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酬乐天贻贺金紫之什

久学文章含白凤,却因政事赐金鱼。

郡人未识闻谣咏,天子知名与诏书。

珍重贺诗呈锦绣,愿言归计并园庐。

旧来词客多无位,金紫同游谁得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酬乐天斋满日裴令公置宴席上戏赠

一月道场斋戒满,今朝华幄管弦迎。

衔杯本自多狂态,事佛无妨有佞名。

酒力半酣愁已散,文锋未钝老犹争。

平阳不独容宾醉,听取喧呼吏舍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