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衫酒见寄

酒法众传吴米好,舞衣偏尚越罗轻。

动摇浮蚁香浓甚,装束轻鸿意态生。

阅曲定知能自适,举杯应叹不同倾。

终朝相忆终年别,对景临风无限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人们普遍认为吴地的酒酿制出色,舞衣特别崇尚越地的轻盈罗纱。
酒香浓郁如浮蚁摇曳,轻盈的舞衣仿佛鸿雁的姿态生动展现。
品味乐曲就能感受到自在,举杯时必定感叹无人能与之共饮。
整日思念,长年分离,面对美景和清风,心中充满无尽的情感。

注释

酒法:酿酒的方法。
众传:广泛流传。
吴米:吴地的优质米。
好:好喝。
舞衣:舞蹈服装。
尚:崇尚。
越罗:越地的丝织品。
轻:轻盈。
浮蚁:比喻酒面上的泡沫。
香浓甚:香气非常浓厚。
装束:装扮。
轻鸿:轻盈的鸿雁。
阅曲:欣赏音乐。
自适:自我陶醉。
倾:倒出,引申为共享。
终朝:整天。
相忆:相互怀念。
别:分别。
对景:面对景色。
无限情:无尽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宴席上的欢聚景象,其中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亲朋好友的深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宴会上的豪华装扮、佳肴美酒以及流动的音乐节奏,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热闹而又温馨的场合。

"酒法众传吴米好,舞衣偏尚越罗轻。"

这里诗人提到的是宴会上的美酒和华丽的舞裳。"酒法"指的是烹饪和品鉴酒的技艺,而"吴米"则是古代著名的美酒之地,代表了最高级别的饮品享受。而"舞衣偏尚越罗轻"则描绘了女宾们穿着精致、轻盈如云的舞裳,展示了当时女性的高雅与修养。

"动摇浮蚁香浓甚,装束轻鸿意态生。"

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宴会上美酒的香气和华丽服饰所带来的愉悦感受。"动摇浮蚁"形容的是酒在杯中的流动状态,同时也寓意着宴会上的欢乐氛围;而"装束轻鸿"则是对女性装扮的赞美,"意态生"则表达了这种装扮所展现出的优雅气质和生动神韵。

"阅曲定知能自适,举杯应叹不同倾。"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音乐的赏析能力,以及在宴会上举杯畅饮的愉悦心情。"阅曲定知能自适"意味着能够领略音乐之美,并且能够随之沉醉;而"举杯应叹不同倾"则是说每次举杯都是对当下美好时光的一种赞叹和享受。

"终朝相忆终年别,对景临风无限情。"

这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宴会结束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分别所带来的无限感伤。"终朝相忆终年别"指的是虽然宴会只持续到早晨,但对这段时间的记忆和情感将伴随着一年中的每一次离别;而"对景临风无限情"则是诗人在面对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凉爽的秋风时,内心所涌现出的一种深切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文字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宴会文化中的高雅与奢华,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酬乐天贻贺金紫之什

久学文章含白凤,却因政事赐金鱼。

郡人未识闻谣咏,天子知名与诏书。

珍重贺诗呈锦绣,愿言归计并园庐。

旧来词客多无位,金紫同游谁得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酬乐天斋满日裴令公置宴席上戏赠

一月道场斋戒满,今朝华幄管弦迎。

衔杯本自多狂态,事佛无妨有佞名。

酒力半酣愁已散,文锋未钝老犹争。

平阳不独容宾醉,听取喧呼吏舍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酬乐天请裴令公开春加宴

高名大位能兼有,恣意遨游是特恩。

二室烟霞成步障,三川风物是家园。

晨窥苑树韶光动,晚度河桥春思繁。

弦管常调客常满,但逢花处即开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

从君勇断抛名后,世路荣枯见几回。

门外红尘人自走,瓮头清酒我初开。

三冬学任胸中有,万户侯须骨上来。

何幸相招同醉处,洛阳城里好池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