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苏升的《夜泊池口》,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池口停船时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首句“江长鼓棹重逡巡”,以“江长”点出地点,以“鼓棹”描绘行舟之状,一个“重”字则透露出诗人对沿途景色的反复欣赏之情。“逡巡”二字,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缓缓前行、细细品味的悠闲姿态。这一句不仅写出了舟行江上的动态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向晚维舟曲水滨”一句,将时间推进至傍晚,诗人将船停靠在弯曲的水边,静观夕阳西下,晚霞映照水面的景象。这里的“维舟”不仅指实际的动作,也暗含了诗人暂时放下舟行,选择停留的决定,体现了他对眼前景致的深深喜爱。
“物色他乡新俗眼,风光何地不娱人。”这两句是对周围环境的赞叹。诗人以“新俗眼”形容自己对异乡景色的新鲜感受,表达了对不同地域风光的欣赏和好奇。接着,“风光何地不娱人”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之美无处不在,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这种观点既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扬,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积极表达。
“暂邀池口三更月,一入长安万斛尘。”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都市生活的不同感受。在池口,诗人邀请三更的明月共度时光,享受宁静与纯净;而一旦进入繁华的长安,便仿佛踏入了充满尘嚣与纷扰的万斛尘埃之中。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自然之美的珍贵,也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最后,“怪杀渔歌喧未已,偏从吾辈傲投纶。”这两句以渔歌的喧闹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中,诗人也能保持自我,甚至以“傲投纶”的姿态,展现出一种自信与洒脱。这里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乐的追求,也体现了其面对世俗生活的豁达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夜晚停泊于池口的宁静画面,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和对世俗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