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遇大风

客子南游日欲落,观溪桥头风色恶。

炮车云外天为昏,走石翻江吹倒人。

桥头翁妪邀我宿,呼酒张灯傍僮仆。

夜深抚榻不成眠,瑟瑟馀威振茅屋。

明朝风定天宇白,一笑促装三叹息。

迩来平地多风波,不独江头阻风客。

形式: 古风

翻译

游子在南方时日将近黄昏,溪边桥头的风势恶劣。
乌云翻滚,天色昏暗,风吹石头翻江,仿佛能将人吹倒。
桥头的老夫妇邀请我留宿,他们叫酒点灯,仆人忙碌照应。
深夜里,尽管风势减弱,但仍能听到瑟瑟作响,震动茅屋。
第二天清晨风停,天空放晴,我笑着整理行装,心中感慨万千。
近年来,平静之地也常起波澜,不只是江边才阻挡了旅人的行程。

注释

客子:游子。
南游:向南旅行。
日欲落:太阳快要落山。
恶:恶劣。
炮车云:形容乌云密集如炮车。
昏:昏暗。
走石:滚动的石头。
吹倒:吹得人东倒西歪。
翁妪:老夫妇。
宿:过夜。
呼酒张灯:叫酒并点亮灯火。
抚榻:抚摸床榻。
不成眠:难以入睡。
瑟瑟:形容风声。
馀威:残留的力量。
振茅屋:震动茅草屋顶。
明朝:明天。
一笑:微笑。
促装:匆忙整理行装。
迩来:近来。
平地多风波:平常地方也常有变故。
阻风客:阻挡旅人的风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南方的旅途中遭遇恶劣天气的情景。开头几句"客子南游日欲落,观溪桥头风色恶。炮车云外天为昏,走石翻江吹倒人。"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暴雨即将来临的紧张氛围,旅人在桥头目睹着这令人畏惧的景象,天空因为风暴而变得昏暗,巨石被激起的江水冲击得翻腾不息,甚至有力量足以吹倒行走的人。

接着"桥头翁妪邀我宿,呼酒张灯傍僮仆。"一位老人和他的妻子热情地邀请旅人到他们家中避风,摆出酒宴并点亮了灯火,这里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对远行者的关怀。

然而即便在这温馨的场所,旅人的心绪也难以平静。"夜深抚榻不成眠,瑟瑟馀威振茅屋。"夜色已深,但旅人因外面的风声而无法入睡,茅屋在狂风中颤抖着,这种孤独与不安的感觉油然而生。

最后两句"明朝风定天宇白,一笑促装三叹息。迩来平地多风波,不独江头阻风客。"表达了旅人对即将到来的晴朗天气的期待,同时也感慨于近来平静之地亦充满波折,这种经历并非仅限于此刻在江边遭遇的大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孤独,以及对未知天气变化的无奈与期待。

收录诗词(118)

胡天游(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乘龙,以字行。又号傲轩。有俊才,七岁能诗。遭元季乱,隐居不仕。有《傲轩吟稿》

  • 号:松竹主人
  • 籍贯:元岳州平江

相关古诗词

罗节仲生旦招饮田家

豫章诸仲如晨星,节也落落人中英。

风尘澒洞每一见,令我耳目开聪明。

凉风吹暑天气晶,桑蓬悬门君始生。

黄公垆头开瓮卣,压酒劝我频频倾。

浮浮瓦缶清复浊,田翁侑坐酌康爵。

酒酣起舞为君寿,葛天之民无此乐。

浮云世故未可期,有酒不饮将何时。

人生少壮不行乐,看我青鬓今成丝。

三山瑶草徒闻语,碧海蟠桃在何许。

相期惟愿待清时,努力兴门绳祖武。

形式: 古风

赠道州赍诏太守

大明宫前金作鸡,口衔丹书封紫泥。

使星煌煌出天北,天路幽险来逶迟。

轺车远驻浯溪浒,水畏蛟鼍陆豺虎。

杨君忠义不辞劳,匹马南来布天语。

上苍久不闻雷霆,老夫倚杖双泪零。

圣恩恻怛有如此,嗟尔草木宁无情。

石牛山头槌画鼓,短衣独速鹦鹆舞。

大瓢酌酒劳杨君,气如长虹贯玄武。

杨君杀贼勇有馀,十年谈笑持旌麾。

腹中落落果何物,兵甲之外皆诗书。

雄鸡一鸣天欲曙,上马匆匆不回顾。

他时薇省问苍生,为说来苏莫迟暮。

形式: 古风

题幼安濯足图

山东豪俊何纷纷,飘然乘风呼不闻。

馀生亦足老辽海,避世岂必如秦民。

归来问旧半零落,乾坤割据潜悲辛。

青山未改汉家色,焉知不有芒砀云。

摩挲两足共世走,将来濯彼沧浪滨。

眼中驰驱何足道,汗脚三寸曹丕尘。

黄金瓦砾少年事,况肯斗禄污吾身。

平生子鱼今乃尔,尚恨此耳无由新。

峨峨白帽千年真,安得唤起图中人。

我当再拜公彻洗,分我半席长相亲。

形式: 古风

和代器之

雨过郊原一番新,寻芳车马踏无尘。

普天冷食闻前古,萧寺清游属两人。

不作佺期问新历,颇同之问感馀春。

明年归藉梨花上,应会群贤及四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