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代器之

雨过郊原一番新,寻芳车马踏无尘。

普天冷食闻前古,萧寺清游属两人。

不作佺期问新历,颇同之问感馀春。

明年归藉梨花上,应会群贤及四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雨后郊外景色焕然一新,驾车寻花马蹄不带尘土。
满天之下,清明节的传统由来已久,寺庙清静游玩只有我们二人。
我不像佺期询问新年的日期,却像之问般感慨春天的余韵。
期待明年归乡时,能在梨花盛开之处,与群贤和四邻相聚。

注释

雨过:雨后。
郊原:郊外。
一番新:全新景象。
寻芳:寻找美景。
车马:车辆和马匹。
踏无尘:马蹄不带尘土。
普天:天下各地。
冷食:清明节的寒食习俗。
闻前古:源自古代传统。
萧寺:寂静的寺庙。
清游:清闲游玩。
佺期:古代人名,此处借指询问日期。
新历:新年日历。
之问:之问,唐代诗人,此处表示感慨。
感馀春:对春天余韵的感触。
明年:明年。
归藉:回归。
梨花上:在梨花盛开的地方。
群贤:众多有才德的人。
及四邻:以及周围的邻居。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他特有的豪放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诗中“雨过郊原一番新,寻芳车马踏无尘。”两句描绘了一场细雨后的景象,郊野变得清新而不再有尘土飞扬,主人公乘车马去寻找春天的花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热爱。

“普天冷食闻前古,萧寺清游属两人。”这里,“普天冷食”可能指的是在古代某些节日或习俗中人们会共享的凉菜。而“萧寺清游属两人”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起参访幽静寺庙,享受清净之境的意境。这种描写显示了苏轼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个人情感生活的细腻。

“不作佺期问新历,颇同之问感馀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的感慨。他不像古代某些学者那样对每一个新的时令都要进行详细的探讨,但却与那些喜欢追寻旧时春色的游子有相似的情怀。

最后,“明年归藉梨花上,应会群贤及四邻。”诗人展望着未来,希望在来年能够回到那片美丽的地方,与当地的智者和邻里共享赏花之乐。这不仅是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也反映了苏轼渴望归隐田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郊野游赏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他那宽广而深邃的文化视野。同时,也透露出苏轼在政治低潮时期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美好的向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寓馆食齑戏主人

蕨芽成拳笋作竿,园菘卧垄春告阑。

寸心生意老犹壮,郁郁竞长青琅玕。

筠篮撷翠风露湿,瓦缶酿碧虬龙蟠。

开缄晓试膳夫手,寸断日送先生盘。

堆金叠玉光璀璨,未许苜蓿誇阑干。

铿锵拒齿发钧奏,甘脆适口回儒酸。

填胸一洗鲑鳝恶,顿觉肝胆生清寒。

朱门淳熬腐肠药,何异鸩毒生宴安。

齑盐送老本吾分,一饱已?如穷韩。

幸无羸角蹂吾圃,秖有蔬粝同盘桓。

未知馀生消几瓮,俯仰日月双跳丸。

明当更作冰壶传,大笑出门天地宽。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送秋江上人

上人胸次无纤尘,秋江之清堪比伦。

禅心十载光无际,相逢一笑皆回春。

风尘澒洞犹未已,飞锡飘然访桑梓。

闾阎故旧如晨星,一时相见应相惊。

头颅虽异风度在,见人尚记儿时名。

玄关窈窕尊灵隔,古柏号寒听呜咽。

倾觞布奠了尘缘,一片浮云留不得。

空山无人龙象悲,松枝东向师还归。

昌江冰消春水绿,此时呼酒临江湄,为师一洗白足泥。

形式: 古风

杨花吟

吴江春水拍天涯,江上风吹杨柳花。

花飞满空无处所,随风直渡吴江水。

渡水随风太有情,萦花惹草恣轻盈。

狂如舞蝶穿花径,细逐流莺度绮城。

绮城楼阁连天际,杨花飞入千门去。

飞去飞来稍觉多,纷纷如雪奈君何。

珠帘绣箔深深见,舞榭妆楼处处过。

楼中美人春睡起,愁见杨花思荡子。

荡子飘零去不归,杨花岁岁点春衣。

梦魂不识天涯路,愿作杨花片片飞。

形式: 古风

田家吟

村南村北鸣鹂黄,舍东舍西开野棠。

坡晴渐放桑眼绿,水暖忽报秧芽长。

老翁躬耕催早起,女绩男舂妇炊黍。

犊儿狂走未胜犁,蚕蚁半生犹恋纸。

一春莫笑田家苦,苦乐原来两相补。

君不见踏歌槌鼓肉如山,昨日原头祭田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