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白纻辞》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历史沧桑与情感深沉的画面。
首句“升墙甲士腰束刀”,以“升墙”和“甲士”形象地展现了古代战争的紧张氛围,士兵们腰间束着刀,准备随时投入战斗。接着,“楼中美人方倚箫”则形成鲜明对比,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场景,美人倚靠在楼阁之上,吹奏着箫笛,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愁的氛围。
“江淮流民索船渡,十万金辎在行路”,这两句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流民们在江淮地区四处奔波,寻找船只渡过河流,而他们背负的“十万金辎”象征着沉重的负担和生活的艰辛。
“下不得潜地穴,上不得升天门”,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底层人民的困境,无论是地下还是天上,他们都无法逃脱现实的束缚,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无奈与抗争。
“一壶良酝千岁恩”,这句话中“一壶良酝”比喻珍贵的酒水,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千岁恩”则表达了对长久幸福的向往。然而,在现实面前,这些美好愿望往往难以实现。
“明月有影花有痕,西施台上无黄昏”,最后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明月下的影子和花朵上的痕迹,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痕迹;而“西施台上无黄昏”,则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即使在传说中的西施台上,也无法阻挡时间的脚步,最终迎来的是无尽的夜晚。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刻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与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