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暮春唐解元墓下作》由清代诗人韩菼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感慨。
首联“中丞当代振词源,吊古凭将风雅论”,开篇即以“中丞”这一古代官职称呼,暗示了对历史人物的尊崇。诗人借“振词源”表达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通过“吊古”与“风雅论”展现其对古人风范的追忆与探讨,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责任感。
颔联“自昔唐衢惟解哭,只今宋玉与招魂”,运用典故,将唐衢的悲痛与宋玉的招魂行为相联系,表达了对逝去先贤的哀思与怀念。唐衢的“哭”与宋玉的“招魂”形成对比,既是对历史人物情感的描绘,也是对后世文人情感寄托方式的思考。
颈联“人归黄土三生石,时过清明一酒樽”,将个人命运与历史长河相对比,通过“黄土”、“三生石”等意象,象征生命的短暂与轮回,以及时间的流逝。清明时节的一杯酒,既是祭奠先人的仪式,也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反思。
尾联“更辟桃花旧兰若,钟声敲月伴黄昏”,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美的画面。桃花与兰若(寺庙)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而“钟声敲月”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庄严。这不仅是对墓地环境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逝去先贤的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