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清末近现代初的夏孙桐所作,名为《廉惠卿携家养疴潭柘山中吴夫人芝瑛书金刚经留寺属题句》。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未践之约的遗憾,以及对友人所处之地清净无虑生活的向往。诗中以“石门”、“法云”、“彩鸾书”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人间忧患不到处”,诗人感叹于世间的种种烦恼与苦难,而友人所在之处却仿佛是避世的净土,远离尘嚣。这句诗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暗含着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逃避之意。
接下来,“想见拈毫能自如”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能够自由挥洒笔墨,不受世俗束缚的羡慕之情。这不仅是对友人艺术才华的赞美,也是对自己身陷尘网、无法自由创作的感慨。
“散花一室疗孤愤,商略名山赋招隐”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在山林间的生活情景。友人通过在室内散花来排解内心的孤独与愤懑,同时又与名山大川相商,赋诗以隐居之志。这种生活状态充满了诗意与超然,与诗人身处尘世的无奈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后,“愧我误落尘网深,碧涧红泉不知近”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像友人那样远离尘嚣、享受自然之美的深深自责。碧涧红泉象征着纯净与美好,而“不知近”则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身陷尘世、无法自由追求理想生活的遗憾与自责。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