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
嘉名已著上林赋,却恨红梅未有诗。
梅尧臣的这首《依韵和行之枇杷》描绘了五月时节枇杷果实金黄如橘的景象,诗人借此与远方的荔枝相提并论,暗示了时令之美。他称赞枇杷的美誉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佳作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所提及,然而遗憾的是,对于同样美丽的荔枝,尚未有诗句充分歌咏。诗人通过对枇杷的赞美,表达了对荔枝未能得到同等文学关注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季节变化和物候描写的细腻观察。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看取有心常不展,亦知随分坼佳葩。
无端大叶映莲幕,却笑菖蒲罕见花。
饮馀晨露吸馀风,噪遍高枝为俗聋。
欲比伯夷清已甚,不餐周粟腹常空。
桃花已满秦人洞,杏树犹存董奉祠。
莫怪寒梅独多叶,只缘乐府有新诗。
溪头三月草菲菲,城畔春游惜醉稀。
莫信杜鹃花上鸟,人归犹道不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