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看取有心常不展,亦知随分坼佳葩。
无端大叶映莲幕,却笑菖蒲罕见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行之都官芭蕉诗》中的片段,主要描绘了芭蕉的形象。"看取有心常不展",诗人以芭蕉的叶子比喻有心事之人,暗示其内心情感深藏不露,难以舒展。"亦知随分坼佳葩",则进一步表达了芭蕉虽有美质,但因环境或时机未到,只能等待时机绽放。"无端大叶映莲幕",通过将芭蕉与莲花相比,赞美其叶片之大,如同莲叶般遮蔽,富有生机。最后"却笑菖蒲罕见花",以菖蒲少见开花反衬芭蕉的可贵,流露出诗人对芭蕉独特魅力的欣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既描绘了芭蕉的形态,又寓含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展现出诗人对芭蕉的喜爱和对其内在品质的赞赏。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饮馀晨露吸馀风,噪遍高枝为俗聋。
欲比伯夷清已甚,不餐周粟腹常空。
桃花已满秦人洞,杏树犹存董奉祠。
莫怪寒梅独多叶,只缘乐府有新诗。
溪头三月草菲菲,城畔春游惜醉稀。
莫信杜鹃花上鸟,人归犹道不如归。
竹映红蕖水榭开,门闲乳雀下青苔。
伊人何恋五斗粟,不作渊明归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