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靖节止酒

陶翁诗止酒,而实未尝止。

反覆笔舌端,沿袭答和里。

微酣见真性,沉酗匪君子。

欲止意固佳,初念亦可喜。

愁止欢不来,吟止兴不起。

无量不及乱,斯则有妙理。

立言思久暂,作戒度人已。

十诗酒八九,浪说真止矣。

此物为世用,广博靡涯涘。

细数莫具陈,大者备禋祀。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和陶靖节止酒》,是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诗中以陶渊明的“止酒”为主题,探讨了饮酒与人性、道德的关系。

诗的开头提到陶渊明虽有“止酒”的诗句,但实际上并未真正停止饮酒,而是通过反复斟酌笔墨,以及在应答和诗中表达对饮酒的态度。接着,诗人指出适度的饮酒能让人看到真实的自我,而过度饮酒则非君子所为。诗人认为,想要真正“止酒”,其初衷是好的,初次的想法也是令人欣喜的。

然而,诗人也提出,单纯地“愁止欢不来,吟止兴不起”,即因停止饮酒而感到忧愁,或因无法饮酒而失去乐趣,这并非真正的“止酒”。真正的“止酒”应当有更深刻的内涵,如同“无量不及乱,斯则有妙理”。诗人强调,真正的“止酒”在于立言思久暂,作为警戒教导他人,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拒绝饮酒。

诗中还提到,饮酒作为一种社会习俗,广泛应用于各种仪式和场合,其影响深远且难以完全避免。最后,诗人总结道,虽然不能一一列举饮酒的各种用途,但大的方面如祭祀等仪式中,饮酒的作用不可忽视。

整首诗通过对“止酒”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不仅反映了诗人对饮酒与人性、道德关系的思考,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尊重与理解。

收录诗词(1619)

孙承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村居小景图

迤?山麓尽,宛然见民居。周围自成村,编篱植桑榆。

邻比数十家,乐生各愉愉。

老翁四五人,霜雪为须眉。

一翁携稚子,檐牙步徐徐。

一翁偕一媪,偶坐自为娱。

一妇上堂来,甘旨供舅姑。

一翁杖畦间,课仆勤菑畬。

一翁立当垆,有童执瓶沽。

一翁坐当席,课诸童子书。

一妪并一妇,浣濯衣与裾。

一妇抱儿行,在手复有携。

一妇抱儿立,惜弄若掌珠。

一夫睨其侧,笑视欢有馀。

一犬走吠人,一犬卧当闾。

牛当树阴息,牧童坐风雩。

羊豕食而嘻,鸡鹜相喧呼。

村有古朴风,似是朱陈馀。

应鲜盗贼警,抑复无征诛。

感此不易得,想像增嗟吁。

形式: 古风

避寇移居入城

杜甫昔逃难,年始届五十。

而乃自云衰,奔走病缠骨。

我已七旬四,健步岂如昔。

而亦婴祸患,仓皇事潜匿。

我以二品归,岂甫坐贫戚。

甫寓秦蜀地,万里苦行役。

我不离乡井,止有城垣隔。

惟思骨肉亲,不免抱于悒。

况当远先祠,回首泪沾臆。

仰叩天茫茫,主宰祈监识。

形式: 古风

迁居述怀

元亮昔徙宅,欲就素心人。

少陵善邻翁,饮酒契谊真。

我今来此居,非为卜其宅。

乾坤遘灾屯,海寇肆锋镝。

焚劫遍村墟,杀人乱如蓬。

我既衰且病,日处忧虞中。

缪为国大僚,乞休恬晚岁。

可以不赀身,乃为盗贼毙。

以兹挈妻孥,造次来城居。

城中土地贵,尺地寸金如。

避难且淡薄,而敢志宽美。

幸有此虚斋,犹堪便寝睡。

床头一编书,长日聊自娱。

薰风自南来,恍似游华胥。

风尘尚簸荡,人心尚忧惕。

城守无须臾,刁斗勤旦夕。

而我以老惫,独适心靡宁。

何当洗干戈,四海歌清平。

形式: 古风

为何养高题扇景二首(其一)

傲睨江天阔,依依岛屿明。

风林闻落叶,烟渚看云生。

黄绮终堪隐,巢由不慕名。

为君占易画,履二得幽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