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萧生下第南归

少年怀宝谒京畿,又向明时下第归。

蓟北莺啼春后满,淮南树色雨中微。

手披经史常忘食,家傍园林静掩扉。

终待秋风六翮健,九霄云净看高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才子在科举落第后,离开京城返回家乡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未来的憧憬。

首联“少年怀宝谒京畿,又向明时下第归”,开篇即点明了人物身份——一位怀抱才华的年轻人,在清明的时代背景下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如愿,只得黯然归乡。这里不仅写出了主人公的失落与无奈,也暗含了对科举制度的些许批判。

颔联“蓟北莺啼春后满,淮南树色雨中微”,通过对比两地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离别京城时的心情。蓟北,即今北京一带,春意正浓,黄莺啼鸣,一片生机勃勃;而淮南,则是主人公即将回归的故乡,春雨绵绵,树色朦胧,显得有些凄迷。这种对比,既表达了对京城繁华生活的留恋,也暗示了对故乡温暖回忆的向往。

颈联“手披经史常忘食,家傍园林静掩扉”,则聚焦于主人公在京城的生活状态。他勤奋读书,沉浸在经典之中,甚至忘记了吃饭,可见其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他居住的地方靠近园林,环境幽静,这既是对他生活条件的一种描述,也是对其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表现了他虽身处繁华,但内心仍保持着一份宁静与淡泊。

尾联“终待秋风六翮健,九霄云净看高飞”,则是对主人公未来充满希望的展望。他期待着秋风起时,自己的羽翼更加坚强,能够像展翅高飞的鸟儿一样,冲破云层,达到理想的彼岸。这一句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展现了主人公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离京返乡过程中的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憧憬,同时也蕴含了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怀来应制

霜红碧树被岩阿,流水青山喜再过。

田事总知今岁好,人烟况比昔年多。

彩云飞盖随雕辇,白玉行尊载紫驼。

圣主时平此巡省,会闻游豫出讴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留别罗学古员外并解佩剑赠之

紫塞西风九月秋,千官祗从六龙游。

故人邂逅能青眼,老我驱驰已白头。

马上拥貂晨共发,尊前烧蜡暮相留。

关城又是分襟处,解赠吴钩慰别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上清袁止安寄诗余以写竹奉酬并步来韵

京华一别岁频更,长忆同年老弟兄。

轩冕无心暂同俗,山林有道竟违荣。

石田过雨琼芝润,金箓开函玉女清。

貌得昆丘青凤羽,因风遥答故交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竹送周侍郎

雁下蒹葭泽国寒,扁舟独去路漫漫。

年来已恨旧交少,老至偏伤远别难。

亲见谋猷禆国计,极知劳瘁济民艰。

一竿淇上清于玉,持赠南州岁晚看。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