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睡布袋

佛身广大遍虚空,收拾归来一衲中。

走入睡乡推未觉,只缘认得主人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以“睡布袋”为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佛教思想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首句“佛身广大遍虚空”,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将佛的形象置于无垠的宇宙之中,强调了佛的广大与包容性,暗示着佛的智慧与慈悲能够覆盖整个世界。

次句“收拾归来一衲中”,则以“一衲”这一具体事物,将前句的宏大概念具象化。这里,“一衲”不仅指一件僧衣,更象征着佛的智慧与慈悲可以被收纳于平凡之中,体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日常生活的关联性。

第三句“走入睡乡推未觉”,通过描述一个进入梦境的状态,进一步深化了对佛性的理解。这里的“睡乡”并非实指睡眠的场所,而是借喻心灵的宁静与解脱,暗示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察觉内心的平静与佛性的存在。

最后一句“只缘认得主人翁”,点明了全诗的核心思想。这里的“主人翁”既可理解为个体的自我意识,也可视为佛性本身。这句话意味着,只有当一个人认识到并接纳了自己的内在本质(即佛性),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与解脱。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启示,也是对普世真理的深刻揭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对“睡布袋”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智慧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个体内心世界与宇宙真理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15)

张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雪后

连朝风雪满空来,喜得新晴万象回。

甚欲出门寻野兴,梅花多是旁春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题等慈寺后经略潘德鄜旧居三绝(其一)

父兄师友俱鸣世,培养都缘岁月深。

忍得清贫忘宠辱,至今声誉蔼儒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题等慈寺后经略潘德鄜旧居三绝(其二)

中书当日冠天下,半世浮萍无定居。

却是子孙能力守,结茅随分并精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题等慈寺后经略潘德鄜旧居三绝(其三)

古来名士都如此,后世虚浮类鄙之。

赖有晦翁高著眼,青青钜竹荫檐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