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劝同流

教门人,听我告。清弟稠津,吃了成虚耗。

五谷滓余难化造。恰是隈□,惹甚闲烦恼。

会修行,知颠倒。别有一般,滋味天然好。

神水华池通正道。灌溉丹田,指日归蓬岛。

形式: 词牌: 苏幕遮

翻译

教导门徒,听我诉说。清淡如弟,过于稠密反成空耗。
五谷残渣难以转化精华。这正是困扰,招致无谓的烦恼。
懂得修行,知晓事物本末。另有不同寻常的甜美滋味。
神水如华池连接正途。灌溉丹田,指日可抵达仙岛。

注释

教门人:教导弟子。
告:告知。
清弟:清淡如弟。
稠津:过于稠密。
虚耗:空耗。
滓余:残渣。
化造:转化精华。
隈□:困扰。
惹:招致。
闲烦恼:无谓的烦恼。
修行:修行之道。
颠倒:本末倒置。
滋味:滋味。
天然好:自然美好。
神水华池:神水如华池。
正道:正途。
灌溉:灌溉。
丹田:人体内丹田。
归蓬岛:抵达仙岛。

鉴赏

这首元代王哲的《苏幕遮·劝同流》是一首劝诫性质的词,以教导的形式表达对修行的理解和追求。词中通过比喻,形象地阐述了修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困扰。

"教门人,听我告" 开篇即点明主题,以师长的身份引导听者。接下来,“清弟稠津,吃了成虚耗”暗示修行者若不清心寡欲,贪图物质享受,只会消耗精神,无益于内心的成长。“五谷滓余难化造”进一步强调世俗欲望的难以转化,容易带来烦恼。

“恰是隈□,惹甚闲烦恼”中的“隈□”可能是漏字,但从上下文推测,可能是指那些让人陷入困境的诱惑或迷惑。词人劝诫人们要懂得修行的真谛,即“会修行,知颠倒”,明白世俗与超脱之间的界限。

“别有一般,滋味天然好”表达了修行带来的内在满足和愉悦,这种滋味超越了世俗的享受,是更为纯粹和自然的。最后,“神水华池通正道”象征着修行之路如同神水洗涤心灵,直达真理之境;“灌溉丹田,指日归蓬岛”则寓意修行者通过积累和净化,终将抵达精神的乐园——蓬莱仙境。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寓教于乐,劝导人们追求内心的清净和修行的真谛,具有一定的教化意义。

收录诗词(635)

王哲(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苏幕遮.劝修行

莫行功,休打坐。如要修持,先把心猿锁。

黑气收归无漏破。慢慢升腾,保养灵真么。

姹娘嬉,婴子卧。搬上中田,总向明堂过。

折得白莲花一朵。携去虚空,放出珍珠颗。

形式: 词牌: 苏幕遮

苏幕遮.白告友人

正青春,红貌聚。若肯回头,这下分明觑。

愿得回头心早悟。与道为邻,也处逍遥所。

善缘来,恶缘去。搜见真容,知向灵台住。

七座门开通的祖。跳出之时,便入长生路。

形式: 词牌: 苏幕遮

苏幕遮.训徒众

弟兄懑,事下手。与世相逢,日日长钤口。

休论汞铅并卯酉。开阐绛宫,自在逍遥走。

二仪真,三耀秀。我欲亲传,未肯相成就。

直待同流观得透。款款停腾,敢把天机漏。

形式: 词牌: 苏幕遮

苏幕遮.买背笼

柳条柔,麻线细。妙手玄功,密织牢缠系。

合格身儿都捏腻。堪与王风,背上成家计。

水云游,灵性慧。应用衣餐,里面深根蒂。

脱下凡躯猜得谜。了了超升,全是伊相济。

形式: 词牌: 苏幕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