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齐天乐

扁舟忽过芦花浦。闲情便随鸥去。

水国吹箫,虹桥问月,西子如今何许。危栏谩抚。

正独立苍茫,半空飞露。

倒影虚明,洞庭波映广寒府。鱼龙吹浪自舞。

渺然凌万顷,如听风雨。

夜气浮山,晴晖荡日,一色无寻秋处。惊凫自语。

尚记得当时,故人来否。胜景平分,此心游太古。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的自然景象,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淡泊情怀。开篇“扁舟忽过芦花浦”一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意境,给人以宁静而又不失生动之感。“闲情便随鸥去”则是诗人的心随自然物转移,达到了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水国吹箫,虹桥问月”两句中,“水国”指的是水边的仙境,而“虹桥问月”则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意象,表明诗人对于超凡脱俗的向往。“西子如今何许”一问,更是诗人对传说中西王母那般超然物外生活状态的一种嚮向。

“危栏谩抚”此句透露出诗人在高处徘徊,心境之悠远不仅是在空间上,也是在时间上的跨越。“正独立苍茫,半空飞露”则是对景观的进一步描绘,诗人似乎已经融入了这片苍茫的天地之间。

“倒影虚明,洞庭波映广寒府”两句,则通过水面倒影和洞庭湖的波光,勾勒出一个既清晰又神秘的画面。“鱼龙吹浪自舞”一句,更增添了一份仙境中的生动活力。

“渺然凌万顷,如听风雨”此两句,诗人以宏大的视角俯瞰着这片辽阔之地,同时又似乎聆听到了远处的风和雨的声音,内心的感受与外界的景观交织在一起。

“夜气浮山,晴晖荡日,一色无寻秋处”三句,描绘了一个从夜到日,从阴转晴的自然过程,同时诗人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的感慨,似乎在寻找那份难以捉摸的秋天气息。

“惊凫自语”一句,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也许是在回味往昔,或是在思索生命的意义。“尚记得当时,故人来否”两句,更深化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过往的留恋。

“胜景平分, 此心游太古”结尾两句,则是诗人对于美好景色的享受以及内心对于远古时代的向往。这里,“此心”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心灵,而“游太古”则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超脱的意境,是一首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美景巧妙结合的佳作。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台城路/齐天乐.寄姚江太白山人陈文卿

薛涛笺上相思字,重开又还重折。

载酒船空,眠波柳老,一缕离痕难折。虚沙动月。

叹千里悲歌,唾壶敲缺。

却说巴山,此时怀抱那时节。寒香深处话别。

病来浑瘦损,懒赋情切。

太白闲云,新丰旧雨,多少英游消歇。回潮似咽。

送一点秋心,故人天末。江影沈沈,露凉鸥梦阔。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四字令/醉太平

莺吟翠屏。帘吹絮云。东风也怕花瞋。带飞花赶春。

邻娃笑迎。嬉游趁晴。明朝何处相寻。那人家柳阴。

形式: 词牌: 醉太平

玉漏迟.登无尽上人山楼

竹多尘自扫。幽通径曲,禅房深窈。

空翠吹衣,坐对闲云舒啸。

寒木犹悬故叶,又过了、一番残照。经院悄。

诗梦正迷,独怜衰草。

幽趣尽属闲僧,浑未识人间,落花啼鸟。

呼酒凭高,莫问四愁三笑。

可惜秦山晋水,甚却向、此时登眺。清趣少。

那更好游人老。

形式: 词牌: 玉漏迟

玉蝴蝶.赋玉绣球花

留得一团和气,此花开尽,春已规圆。

虚白窗深,恍讶碧落星悬。

飏芳丛、低翻雪羽,凝素艳、争簇冰蝉。向西园。

几回错认,明月秋千。

欲觅生香何处,盈盈一水,空对娟娟。

待折归来,倩谁偷解玉连环。

试结取、鸳鸯锦带,好移傍、鹦鹉珠帘。晚阶前。

落梅无数,因甚啼鹃。

形式: 词牌: 玉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