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漳守郑都承子敬四首(其二)

端平众彦起弹冠,公作枢庭第一官。

君似仁皇从谏易,相非庄敏汰兵难。

齐人一傅楚人众,赵氏几危刘氏安。

君面更新风色恶,回思往事为悽酸。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端平年间众多才俊纷纷出仕,你担任中枢要职的第一官员。
你像仁宗皇帝那样易于接受谏言,宰相若非如你这般明智果断,裁减冗兵会十分艰难。
齐国有一个好老师就能教化众人,而楚地百姓众多,赵国曾几度危急但刘氏王朝得以安稳。
你的面容焕然一新,但风色却显得严峻,回忆过往,心中不禁感到凄凉酸楚。

注释

端平:宋宁宗年号。
彦:才俊。
弹冠:出仕,指官员被任命。
枢庭:中央政府或朝廷的核心部门。
第一官:首席官员。
仁皇:宋仁宗的尊称。
从谏易:容易接受建议。
庄敏:明智且果断。
汰兵:裁减军队。
齐人一傅:比喻一个有能力的人可以影响很多人。
楚人众:比喻地域广大,人口众多。
赵氏几危:赵姓王朝曾经面临危机。
刘氏安:刘姓王朝(指宋)得以稳定。
面更新:面容改变。
风色恶:神情严峻。
回思:回想。
往事:过去的经历。
悽酸:凄凉酸楚。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政治风波中的情感变化,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个人经历的反思,抒发了深沉的情感。

“端平众彦起弹冠”一句,表明是在一个朝代更替或者是重要典礼时期,一群人开始品评官员的德才,而“公作枢庭第一官”则显示诗中的主人公在这批评中表现突出,被推崇为最高级别的官员。

接下来的“君似仁皇从谏易,相非庄敏汰兵难”,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类比,表明这位官员具有像古代圣明君主那样的品德,容易接受直言不讳的建议,但同时也指出他并不像那些英明而坚决的宰相,在处理军事问题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齐人一傅楚人众”是对历史事件的引用,表达了少数人的力量可能被多数人所掩盖,而“赵氏几危刘氏安”则通过历史上的例子,暗示着某些家族或势力的兴衰更替。

最后,“君面更新风色恶,回思往事为悽酸”表达了诗中主人公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对于过去的往事进行深刻反思时的心境。他的脸上虽然有新的尊荣,但内心却充满了悲痛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借鉴,展现了个人在权力变迁中的沉浮与感慨,以及对于过去事件的深切怀念和反思。

收录诗词(492)

王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 字:实之
  •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 生卒年:1184~1248

相关古诗词

挽漳守郑都承子敬四首(其一)

饕相当朝舞大权,故将旌节博金钱。

公尝勇去三千石,天与闲居十六年。

清苦膏粱馀子笑,孤高云水一僧然。

如何赤屿丹霞地,夜半骑鲸上紫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爱女

爱女有家后,沉痾未下床。

问巫羞左道,市药叹空囊。

攻闷三杯酒,祈安一瓣香。

祠山消息好,秋杪得还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读庆元党人家乘(其五)

本朝诸大老,谥议两忠公。

公去道乡远,名垂太史同。

一时无显位,千载播清风。

韩吕多孙子,毋须添乃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读庆元党人家乘(其一)

群伪欺天日,宋臣去国时。

朝扶皇帝玺,暮植党人碑。

楚众齐难胜,刘安晁遂危。

抵龟公赞决,几事并先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