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年周花甲勉赋四律(其三)》由陈毓瑞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展现了诗人对政治、官职与法律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变迁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首联“海滨寄傲乐盘桓,诗句难邀刮目看”,诗人身处海边,享受着闲适的生活,但他的诗句似乎难以引起世人的重视。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作品的无奈和自嘲,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反思。
颔联“政治端宜师召杜,刑名奚必学申韩”,指出在政治治理上应以召公、杜预这样的贤臣为榜样,而刑罚制度则不必完全效仿申不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政治理念的独到见解,主张政治治理应兼具仁政与法治,而非一味追求严苛的法度。
颈联“居官誓守于公训,执法思求隽母安”,强调了官员应坚守公正的原则,执法时不仅要考虑法律的条文,更要考虑到人民的福祉。这体现了诗人对于官德的重视,以及对民众利益的深切关怀。
尾联“世界变迁秋浪急,风声鹤唳我心寒”,描绘了社会变革的快速与剧烈,如同秋天汹涌的海浪,让人感到不安和恐惧。这不仅是对个人心境的描述,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政治、道德、社会变迁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