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簇烟霞荣辱外,秋山留得傍檐楹。
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世上路岐何缭绕,水边蓑笠称平生。
寻思阮籍当时意,岂是途穷泣利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意境,充满了对自然之美与人生平淡态度的赞美。"一簇烟霞荣辱外"开篇即设定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景象,诗人似乎在高处眺望,远离尘嚣。
"秋山留得傍檐楹"则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秋日的山色与古木交织,给人以静谧而深邃的感觉。这里的“留得”表明诗人对于这份宁静的珍视。
接下来的"朝钟暮鼓不到耳"显示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超脱,身处山中,远离尘世的纷扰,连寺庙中的晨钟暮鼓声都无法打扰。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守护。
"明月孤云长挂情"则是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诗人在山中,对着皎洁的月亮和飘渺的云朵,心中充满了深情。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
"世上路岐何缭绕"一句,则是诗人对于尘世繁华与纷争的感慨。山中之所以宁静,是因为远离了那复杂纠葛的人间道路。
"水边蓑笠称平生"则表明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珍爱。在水边,用蓑笠遮面,过着平淡而简单的生活,这是诗人对于“平生”的一种定义和向往。
最后两句"寻思阮籍当时意,岂是途穷泣利名"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隐逸理想的一种理解与共鸣。这里的“寻思”是对过去的回望,“阮籍当时意”则指的是古代隐逸之士阮籍,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最后一句则是在反问,难道不是因为世路艰辛而不得不流泪吗?这里的“途穷泣利名”暗含了对功名利禄的一种质疑。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山中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嚣、追求心灵宁静和内在自由的理想。
不详
展转檐前睡不成,一床山月竹风清。
虫声促促催乡梦,桂影高高挂旅情。
祸福既能知倚伏,行藏争不要分明。
可怜任永真坚白,净洗双眸看太平。
草堂书一架,苔径竹千竿。
难世投谁是,清贫且自安。
邻居皆学稼,客至亦无官。
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
雪霁上庭除,炉峰势转孤。
略无烟作带,独有影沈湖。
冷触归鸿急,明凝落照俱。
□□□□□,□□□□□。
雪中敲竹户,袖出岳僧诗。
语尽景皆活,吟阑角独吹。
意如将俗背,业必少人知。
共约冰销日,云边访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