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年谪宦鬼方人,三遇鸿恩始到秦。
今日九衢骑马望,却疑浑是刹那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异地漂泊多年之后,再次回到京城长安的喜悦之情。"十年谪宦鬼方人"一句,表明诗人被贬官至边远地区已有十载,感受着孤独与苦楚,如同幽魂一般。在这漫长岁月中,他深切体会到皇恩浩荡,直到第三次得到朝廷的恩赐,方才得以返回京城。
"三遇鸿恩始到秦",诗人将自己的遭遇与历史上的典故相比,以此表达对皇帝宽容和恩惠的感激之情。"今日九衢骑马望"一句,通过描绘自己在繁华都市中的骑马远眺,展现了诗人重返京城后的欢愉心境。
最后一句"却疑浑是刹那身",则透露出诗人的深刻感慨。尽管外界的繁华景象令人目不转睛,但内心深处,诗人认识到世事无常,如同梦幻泡影,一切皆可能在瞬间消逝。这既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悟,也反映出他对于生命和荣辱得失的哲学思考。
不详
唐代诗人。自号清溪子。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诗》一卷。存词六首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无因暂泊鲁阳戈,白发兼愁日日多。
只恐雪晴花便尽,数来山寺亦无他。
当时谪宦向夷陵,愿得身闲便作僧。
谁知渐渐因缘重,羞见长燃一盏灯。
红楼金刹倚晴冈,雨雪初收望汉阳。
草檄可中能有暇,迎春一醉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