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当时谪宦向夷陵,愿得身闲便作僧。
谁知渐渐因缘重,羞见长燃一盏灯。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被贬官期间,心向往佛,愿意出家为僧以求内心的平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因缘的牵扯,这一愿望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即使是每日供奉的一盏灯光,也让诗人感到羞愧,因为自己的初心已被世俗之事所掩盖。
从艺术性角度看,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当时谪宦向夷陵"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贬官之痛和出家的愿望;"谁知渐渐因缘重"则揭示了外界因素的干扰,使得诗人难以割舍尘世;最后一句"羞见长燃一盏灯",通过对比手中的供灯行为与内心的不清净,表达了诗人的自责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出古代士人在仕途坎坷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复杂心理。
不详
唐代诗人。自号清溪子。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诗》一卷。存词六首
红楼金刹倚晴冈,雨雪初收望汉阳。
草檄可中能有暇,迎春一醉也无妨。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渡头少年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
不劳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