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拜三闾大夫墓》。诗中通过对三闾大夫(即屈原)墓地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首句“三闾蝉蜕后”,以蝉蜕比喻屈原的离世,形象地展现了屈原辞官归隐,最终在汨罗江投水自尽的历史事件。接着,“玉佩葬湘川”一句,描述了屈原死后被安葬在湘江边的情景,玉佩象征着屈原高尚的人格和不朽的精神。
“披发重华侧,扬灵太乙前”两句,运用了典故,将屈原与古代帝王重华(即虞舜)以及神话中的太乙神相联系,表达了屈原虽身处凡尘,却拥有与天神相似的智慧与精神境界。同时,也暗示了屈原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与影响。
“墓田滋杜若,宗国委寒烟”描绘了墓地周围的自然景象,杜若花象征着屈原的美德与才华,寒烟则营造出一种凄凉而肃穆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对屈原的哀思之情。
最后,“词赋开苗裔,千秋哀怨传”点明了屈原作品的深远影响,他的词赋不仅流传千古,更激发了后人无尽的哀思与共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深刻表达了对屈原及其作品的崇敬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