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道三偈.随流

千圣灵踪百草头,车然放去号随流。

后教万古无人识,笑杀沩山水牯牛。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寓言手法,展现了深刻的哲理。

“千圣灵踪百草头”,开篇即以“千圣”与“百草”对比,寓意众多高僧大德的智慧如同繁茂的草木,生机勃勃,遍布世间。这里的“圣”并非指特定的人物,而是泛指一切具有智慧和觉悟的人。“灵踪”则暗示了这些圣贤们留下的精神足迹,犹如草尖上的露珠,虽微小却蕴含着生命的活力。

“车然放去号随流”,“车然”形容声音宏大,这里用来形容心灵的觉醒之声,仿佛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这句诗进一步阐述了觉悟的过程,即在内心深处找到自我,释放真我,随顺自然的流动,不被外物所束缚。这里的“随流”既指顺应自然规律,也暗含着在修行中随缘而行,不执着于一念之得失。

“后教万古无人识”,这句话表达了觉悟后的深远影响。即使在千年之后,人们仍能感受到这种觉醒的力量,它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成为永恒的启示。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整个文明传承的一种期许,希望后世之人能够继续追寻真理,超越自我。

“笑杀沩山水牯牛”,最后这一句以幽默的方式收尾,借用水牯牛的形象,讽刺那些固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沩山是佛教圣地,水牯牛在这里象征着传统的束缚和无知。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鼓励人们勇于突破常规,追求真正的自由和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探讨了觉醒、自由与智慧的主题,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真理,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示道三偈.合辙

水中月是天边月,南北东西更无别。

新罗打铁火星飞,烧著指头名合辙。

形式: 偈颂 押[屑]韵

示道三偈.双唱

坐断千差古路头,解开种岸济人舟。

明明一句该群象,善唱非声作么求。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标指六偈.迷悟

迷者迷悟,悟者悟迷。迷悟同体,悟者方知。

迷南为北,实情取则。北本是南,悟无移忒。

返究迷缘,莫得来处。忽悟正方,迷复何去。

其迷则迷,妄自高低。生死恶觉,枉受胶黐。

达迷无妄,欢喜无量。杀无明贼,祇在一饷。

一饷之间,冥通大千。直下了了,三际虚玄。

无始时来,总由今日。尽未来际,更不寻觅。

当念无念,灵光焰焰。灵焰腾辉,心智难掩。

灵源荡碧,森罗普入。海印发明,非关动息。

根尘不偶,心珠宁守。返不我观,出兮还有。

有无齐出,无有踪迹。智用虽奇,犹遭悟觅。

悟为法障,身招罔象。犴貉无风,徒劳展掌。

祖父书契,本来家业。旧日风光,不妨要截。

哆哆和和,依前疑著。元无病痛,何劳说药。

足踏实地,开眼瞌睡。大地茫茫,会我如是。

如是之法,不因迦叶。是谁儿孙,喃喃乱说。

你解乱说,智者便瞥。此门广大,愚人自爇。

自谤自爇,不干我事。我是痴人,汝能灵利。

形式: 偈颂

标指六偈.坐禅

心光虚映,体绝偏圆。金波匝匝,动寂常禅。

念起念灭,不用止绝。任运滔滔,何曾起灭。

起灭寂灭,现大迦叶。坐卧经行,未曾间歇。

禅何不坐,坐何不禅。了得如是,始号坐禅。

坐者何人,禅是何物。而欲坐之,用佛觅佛。

佛不用觅,觅之转失。坐不我观,禅非外术。

初心闹乱,未免回换。所以多方,教渠静观。

端坐收神,初则纷纭。久久恬淡,虚闲六门。

六门稍歇,于中分别。分别才生,似成起灭。

起灭转变,从自心现。还用自心,返观一遍。

一返不再,圆光顶戴。灵焰腾辉,心心无碍。

横该竖入,生死永息。一粒还丹,点金成汁。

身心客尘,透漏无门。迷悟且说,逆顺休论。

细思昔日,冷坐寻觅。虽然不别,也大狼籍。

刹那凡圣,无人能信。匝地茫茫,大须谨慎。

如其不知,端坐思惟。一日筑著,伏惟伏惟。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