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指六偈.迷悟

迷者迷悟,悟者悟迷。迷悟同体,悟者方知。

迷南为北,实情取则。北本是南,悟无移忒。

返究迷缘,莫得来处。忽悟正方,迷复何去。

其迷则迷,妄自高低。生死恶觉,枉受胶黐。

达迷无妄,欢喜无量。杀无明贼,祇在一饷。

一饷之间,冥通大千。直下了了,三际虚玄。

无始时来,总由今日。尽未来际,更不寻觅。

当念无念,灵光焰焰。灵焰腾辉,心智难掩。

灵源荡碧,森罗普入。海印发明,非关动息。

根尘不偶,心珠宁守。返不我观,出兮还有。

有无齐出,无有踪迹。智用虽奇,犹遭悟觅。

悟为法障,身招罔象。犴貉无风,徒劳展掌。

祖父书契,本来家业。旧日风光,不妨要截。

哆哆和和,依前疑著。元无病痛,何劳说药。

足踏实地,开眼瞌睡。大地茫茫,会我如是。

如是之法,不因迦叶。是谁儿孙,喃喃乱说。

你解乱说,智者便瞥。此门广大,愚人自爇。

自谤自爇,不干我事。我是痴人,汝能灵利。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核心,通过迷悟的对比与融合,揭示了生命本质与觉悟的真谛。诗人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构建了一个深邃而富有哲理的世界。

首先,“迷者迷悟,悟者悟迷。迷悟同体,悟者方知。”这句话强调了迷与悟之间的相互转化与统一性,指出真正的悟者能够认识到迷与悟的同一性,从而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接着,“迷南为北,实情取则。北本是南,悟无移忒。”这里通过地理方位的转换,形象地表达了在悟者的视角下,事物的本质与表象可以互换,悟者能够洞察事物的真实面貌,而这种洞察力不会因为认知的转变而改变。

“返究迷缘,莫得来处。忽悟正方,迷复何去。”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悟者对迷的探究与理解,指出悟者能够追溯到迷的根源,并且在瞬间的顿悟中,找到了迷的方向,从而使得迷不再成为困扰。

“其迷则迷,妄自高低。生死恶觉,枉受胶黐。”诗人在此揭示了迷的盲目与自以为是,以及由此带来的痛苦与束缚,强调了摆脱迷障的重要性。

“达迷无妄,欢喜无量。杀无明贼,祇在一饷。”这几句表达了通过觉悟消除无知与迷惑,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喜悦,如同斩断无明的枷锁,瞬间即可实现。

“一饷之间,冥通大千。直下了了,三际虚玄。”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种超越时空的领悟状态,即在短暂的一刻内,与宇宙万物相通,认识到时间与空间的虚幻本质。

“无始时来,总由今日。尽未来际,更不寻觅。”这两句强调了觉悟的当下性,指出觉悟并非遥远的未来或过去之事,而是存在于每一个当下,且将贯穿于生命的始终。

“当念无念,灵光焰焰。灵焰腾辉,心智难掩。”诗人通过描述心灵的光明与觉醒,指出真正的智慧并非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自然涌现。

“灵源荡碧,森罗普入。海印发明,非关动息。”这里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比喻了心灵的广阔与深远,以及觉悟的普遍性与永恒性。

“根尘不偶,心珠宁守。返不我观,出兮还有。”诗人在此强调了觉悟者对于外界的超然态度,以及内心世界的纯净与坚定。

“有无齐出,无有踪迹。智用虽奇,犹遭悟觅。悟为法障,身招罔象。”这几句话探讨了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以及悟者在实践过程中的困惑与挑战。

“犴貉无风,徒劳展掌。祖父书契,本来家业。旧日风光,不妨要截。”诗人通过动物与历史的比喻,表达了对传统与过去的反思,指出在新的觉醒中,旧有的束缚与规则可能需要被重新审视与超越。

“哆哆和和,依前疑著。元无病痛,何劳说药。足踏实地,开眼瞌睡。大地茫茫,会我如是。”这几句话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强调了觉悟的普遍性与实践性,指出真正的智慧在于日常生活的体验与觉察。

“如是之法,不因迦叶。是谁儿孙,喃喃乱说。你解乱说,智者便瞥。此门广大,愚人自爇。自谤自爇,不干我事。我是痴人,汝能灵利。”诗人最后以自嘲与鼓励的方式,表达了对智慧追求的谦逊与对他人智慧的尊重,同时也提醒读者,真正的智慧并不依赖于外在的权威或传承,而是每个人内在的发现与实践。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与深刻的哲理,探讨了迷与悟、存在与非存在、实践与觉悟等主题,旨在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启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实践智慧。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标指六偈.坐禅

心光虚映,体绝偏圆。金波匝匝,动寂常禅。

念起念灭,不用止绝。任运滔滔,何曾起灭。

起灭寂灭,现大迦叶。坐卧经行,未曾间歇。

禅何不坐,坐何不禅。了得如是,始号坐禅。

坐者何人,禅是何物。而欲坐之,用佛觅佛。

佛不用觅,觅之转失。坐不我观,禅非外术。

初心闹乱,未免回换。所以多方,教渠静观。

端坐收神,初则纷纭。久久恬淡,虚闲六门。

六门稍歇,于中分别。分别才生,似成起灭。

起灭转变,从自心现。还用自心,返观一遍。

一返不再,圆光顶戴。灵焰腾辉,心心无碍。

横该竖入,生死永息。一粒还丹,点金成汁。

身心客尘,透漏无门。迷悟且说,逆顺休论。

细思昔日,冷坐寻觅。虽然不别,也大狼籍。

刹那凡圣,无人能信。匝地茫茫,大须谨慎。

如其不知,端坐思惟。一日筑著,伏惟伏惟。

形式: 偈颂

标指六偈.入道

道本无瑕,拟心已差。才生眹兆,遍界空花。

若欲全举,除非直与。不用增添,现成规矩。

洞彻根源,法法周圆。灵明法尔,妙绝言诠。

言诠不得,得亦差忒。迥出根尘,古今取则。

存不可见,亡兮对面。匪存匪亡,森罗自现。

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法齐照,境智甚深。

心忘照灭,境智同歇。一道通同,十方俱摄。

生死涅槃,元无两般。四生六道,息苦停酸。

平等大道,无有邪正。胡汉不来,欲何为镜。

像虚镜皎,镜像斯照。像去镜亡,千圣非妙。

此门难入,唯君自息。若入此门,半钱不直。

不直半钱,万国争观。所以说云,大道体宽。

形式: 偈颂

标指六偈.见闻

见极垂光,听圆含响。若谓见闻,法成尘想。

光流大千,响传沙界。对现全彰,无在不在。

声不是声,色不是色。非色非声,山高水急。

眼不可见,耳不可闻。非见非闻,宛尔见闻。

见色闻声,脱出根尘。水月镜像,梦幻施陈。

文殊宝刹,观音普门。周罗法界,唯子一人。

身土交映,妙绝凡圣。本有天真,非病不病。

长歌且唱,妙舞更誇。东西南北,示现空花。

生死去来,去来生死。若不如是,多过多咎。

兹言未谛,此语皆宗。标指若示,古人同风。

形式: 偈颂

标指六偈.水月

水月指陈,最疏最亲。若谓可见,还带重轮。

月皎于上,水流于下。彼此非干,应缘何假。

声回响转,垛成招箭。指喻孰明,标门谁辨。

凡夫见闻,月皎水浑。心波业识,奔流苦门。

二乘闻见,如镜中面。对像迷真,渠还未荐。

水澄月映,孤光迥迥。灭此化城,更须前进。

一月耀天,光吞大千。森罗顿现,亘尔无边。

齐含宝月,交光廓彻。非中非外,一多融摄。

毗卢性海,自他无碍。迷悟悟迷,相亡相在。

一尘百亿,百亿一尘。奔走尘刹,不动本身。

光亡月落,几人摸索。四十九年,浑用不著。

丈夫壮志,自有行市。十字路头,看人失利。

不忻诸圣,不厌凡夫。拈箕奉帚,跨马骑驴。

若人笑我,我亦笑渠。更问如何,我不识书。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