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题赵仲穆作陈野云居士山水便面

染黛浮空,凝妆伫远,数峰底事含颦。

十样新眉,从他雨抹烟匀。

龙绡便面宜歌舞,看亭亭、玉骨冰神。

几销魂,翠被余香,锦瑟清尘。

如今归去湖山畔,对一川平野,一片闲云。

两两渔舟,相过桂渚兰津。

谁将玉斧修明月,柰琼楼、高处无人。忆王孙。

芳草江南,暗鴂残春。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翻译

黛色如墨浮于空中,精心装扮后凝视远方,为何几座山峰似蹙愁眉。
描绘出十种新式眉毛,任凭风雨烟雾轻轻涂抹均匀。
轻薄的龙绡面纱适合歌舞,看那亭亭玉立的身影,如冰神般清冷。
令人销魂的是,翠被上残留的香气,锦瑟声中尘埃如诗。
如今返回湖光山色间,面对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悠闲的白云。
两艘渔舟交错而过,停靠在桂树和兰花丛中的渡口。
是谁用玉斧雕琢出明亮的月亮,但那琼楼之上空无一人,只剩回忆。
江南的芳草,春已逝,只有杜鹃鸟哀鸣。

注释

黛:青黑色。
凝妆:精心打扮。
含颦:皱眉,似含愁意。
十样新眉:形容眉毛样式多样。
雨抹烟匀:风雨轻拂,烟雾均匀涂抹。
龙绡便面:薄如龙须的面纱。
玉骨冰神:形容女子清冷如冰的气质。
销魂:形容极度动情或悲伤。
翠被:绿色的被子,代指女子闺房。
桂渚兰津:桂花和兰花丛中的渡口。
玉斧:象征精细的手工或月亮的神话传说。
忆王孙:可能是诗词中的曲牌名或结尾的呼唤。
暗鴂:杜鹃鸟,春天时分叫声凄凉。
残春:春天即将结束。

鉴赏

这首元代张翥的《高阳台·题赵仲穆作陈野云居士山水便面》描绘了一幅淡雅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开篇“染黛浮空,凝妆伫远”以女子装扮的意象,比喻山水画卷如美女含愁,引人遐想。接着,“数峰底事含颦”进一步描绘山峰仿佛带着淡淡的哀愁,增添了画面的情感深度。

“十样新眉,从他雨抹烟匀”运用了拟人手法,形容山峦在风雨烟雾中若隐若现,如同女子精心修饰的眉毛。接下来的“龙绡便面”和“玉骨冰神”则赞美画中的山水之美,既有轻盈的纱巾般细腻,又有如玉的清冷气质。

下片转向现实,诗人想象自己回到山水之间,面对开阔的湖光山色和悠闲的渔舟,心境变得宁静。“谁将玉斧修明月”一句,借月亮的圆满,暗示画中世界的完整与和谐。然而,“奈琼楼、高处无人”又透露出一种孤独感,暗示尽管景色优美,却无人欣赏。

最后,诗人以“忆王孙”收束,表达了对江南春天芳草萋萋、鸟语花香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春光易逝的感慨,暗寓了对友人陈野云居士艺术才华的赞赏和对其生活的关切。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文人墨客对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理解和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826)

张翥(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字:仲举
  • 籍贯:晋宁(今山西临汾)
  • 生卒年:1287~1368

相关古诗词

婆罗门引

暮天映碧,玻璃十顷蕊珠宫。金波涌出芙蓉。

谁唤川妃微步,一色夜妆红。

看光摇星汉,起舞鱼龙。月华正中。画船漾,藕花风。

声度鸾箫缥缈,雁柱玲珑。

酒阑兴极,更移上、琼楼十二重。残醉醒、烟水连空。

形式: 词牌: 婆罗门引

惜分飞.写梦

相见依然人似旧。比似年时较瘦。笑问平安否。

不言低掩罗衫袖。便欲窗前推枕就。

无柰红僝绿僽。惊起空回首。半床斜月疏钟后。

形式: 词牌: 惜分飞

望海潮

扶桑何许,蓬莱何处,沧海一望漫漫。

精卫解填,鼋鼍可驾,凌波直度三韩。云气有无间。

只是天是水,无地无山。

赑屃鳌掀,飓风俄起书生寒。从今不数鲵桓。

羡秦人采药,龙伯垂竿。

槎信未来,珠光暗徙,群仙约我骖鸾。长啸壮怀宽。

且振衣绝顶,酾酒长澜。

挥手相招,片帆飞趁暮潮还。

形式: 词牌: 望海潮

清平乐

先生醉也。甚矣吾衰也。万物不如归去也。

陶令真吾师也。篱边菊蕊初黄。为花准备携觞。

只恐不如人意,风风雨雨重阳。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