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宗正定国与苏翰林先生黄校书鲁直唱和

东国宽市征,西山休骑屯。

时清诗人喜,洗濯出佳言。

渊源苏夫子,河入莆菖翻。

轨辙校书君,驾骖盗骊奔。

后来得浚冲,它人孰窥藩。

譬余学礼素,妇祭盛于盆。

不应麾门墙,尚许酌衢樽。

梦天九门开,灿然列星繁。

群公顾我喜,颜若白璧温。

赤城何足蹑,愁绝永嘉孙。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东方国家征召贤士,西部山岭不再驻军。
时局安宁诗人欢畅,洗净心灵创作佳篇。
源头出自苏轼,如黄河流入菖蒲田。
校书郎遵循先贤足迹,驾车疾驰似骊马奔腾。
后有王浚才华出众,他人难以望其项背。
我如同学习礼节之人,妇人祭祀用大盆盛装。
不应局限于门户之见,也应允许在大道上畅饮。
梦中九重天门洞开,星辰璀璨繁多。
众公见我欢喜,面庞如白璧般温润。
赤城美景不足道,永嘉孙氏愁绪深重。

注释

宽市:广泛选拔人才。
休骑屯:停止军事驻扎。
佳言:优美的诗篇。
苏夫子:指苏轼,古代文人。
轨辙:遵循的轨迹或道路。
盗骊:比喻快速奔驰。
浚冲:形容才智出众的人。
妇祭:女性主持的祭祀。
麾门墙:过于保守的门户观念。
酌衢樽:大道上的畅饮。
梦天:梦境中的天宫。
赤城:代指美景。
愁绝:极度忧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目为《次韵王宗正定国与苏翰林先生黄校书鲁直唱和》。诗中表达了对时局清明的欣喜,以及对文人墨客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佳作的赞美。诗人以苏轼和黄庭坚等人为例,赞扬他们的文学才华,同时也提及了后来者如浚冲等人。诗人自比学习礼义,虽不如前贤,但仍保持谦逊态度,期待能有所成就。诗中还描绘了一幅梦境,想象自己受到群公的赞赏,如同璀璨星辰中的一个。最后,诗人以赤城为背景,表达了对永嘉孙的深深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文坛繁荣的喜悦,对自己学术追求的谦逊,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忧虑,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张著作文潜饮王舍人才元家时坐客户部李尚书公择光禄文少卿周翰大理杜少卿君章黄著作鲁直

霜雪埋百花,及时斗春阳。

城南有高士,买屋入花藏。

经时不出门,为花日日忙。

我居在何许,近止东数坊。

亦有佳公子,连车换帷裳。

隔墙蜂蝶喧,开户草木香。

仙人朱桃椎,发绿童脸芳。

此公不可见,此画来远方。

竹倚屠苏坞,柳拂辘轳床。

素儿虽小小,亦足侑客觞。

尚书廊庙具,气若冰壶凉。

忘年此宾主,吾党有辉光。

人生走尘土,岁月颜鬓苍。

曷不休沐暇,过此薰修房。

宴坐二十年,非痴实难量。

张侯不出家,在家说缘忘。

尚拟问两卿,携肴借红妆。

妍歌听黄子,不饮亦清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韵苏门下寄题雪浪石

居庸灭烽惟留屯,时平更觉将军尊。

铃斋看雪拥衲坐,急鼓又报边城昏。

百壶高宴梨栗圃,千里未尽桑麻村。

天怜公老无以乐,一星飞堕从天门。

得无遗履谷城化,恐是吃草金华魂。

不然荆棘霜露底,兀然奇怪来无根。

女娲捣鍊所遗弃,奔潨尚有河汉痕。

岂其谋国坐不用,聊以永日宁复论。

跳梁不忧牧并塞,绥纳可使鱼游盆。

公归廊庙谁得挽,此石万古当长存。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次韵苏公和南新道中诗二首(其二)

读公栖鸦诗,岁月伤晼晚。

公胡不念世,蜡屐行避远。

羁鸟翔别林,归云抱孤巘。

我才不及古,叹息襟泪满。

形式: 古风

次韵苏公和南新道中诗二首(其一)

山园芙蓉开,寂莫岁云晚。

公来无与同,念我百里远。

寒飙吟空林,白日下重巘。

兴尽还独归,挑灯古囊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