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上人访予相山夜闻二子诵书有诗次韵

杖锡东来意亦勤,寒岩枯木自相亲。

方惊妙论雨侵坐,忽喜新诗光照人。

物外交游清似水,梦中忧患碎如尘。

儿童正欲承砻错,应觉临文便有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中夜景,诗人在月下聆听二子诵读书声,心境十分宁静和喜悦。开篇“杖锡东来意亦勤”表明诗人手持拐杖,步履匆匆地前往某个地方,情感充满着急切之意。紧接着,“寒岩枯木自相亲”则营造了一种孤寂而又和谐的自然景象,岩石与枯木在夜色中彼此陪伴,显得十分亲密。

“方惊妙论雨侵坐”一句,诗人似乎被一种超凡脱俗的讨论或感悟惊醒,而这种境界如同细雨般悄然降临,使人感到既出乎意料又令人心旷神怡。紧接着,“忽喜新诗光照人”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欣喜,仿佛新的诗篇能够带来光明和温暖,照亮人们的心灵。

“物外交游清似水”这一句,则将诗人的精神境界比喻为清澈如水的交流,这种交流超越了世间的纷扰,达到了一个清净无染的层次。"梦中忧患碎如尘"则透露了诗人虽然在现实中可能承受着忧虑和痛苦,但在梦中这些烦恼都变得渺小得如同尘埃,可以轻易被风吹散。

最后,“儿童正欲承砻错,应觉临文便有神”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与信心。"儿童"指的是后学者或年幼的学生,而“承砻错”则意味着他们正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的文化遗产。而"应觉临文便有神"则暗示,只要他们能够沉浸于文学之中,就能感受到一种超凡的灵感与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山中诵读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文化传承和个人心境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次方正叔知县韵仆今年六十有三窃观正叔赠陈甥述怀诗有感予心并和二首奉呈(其二)

水满陂塘麦满村,路逢田父和长言。

题诗懒作蝇头字,贳酒愁看犊鼻裈。

芳草藉青迷野径,远山横翠入柴门。

道衡骨朽无人继,卿相谁能预识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次方正叔知县韵仆今年六十有三窃观正叔赠陈甥述怀诗有感予心并和二首奉呈(其一)

年踰六十我何堪,心曲因君得纵谈。

阅史旧尝疑夏五,参禅今遂荐前三。

饮阑却怪清樽恶,饥甚犹怜粝食甘。

交态物情何足较,迩来炉鼎兴方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次因上人韵

一从潜水别,三见菊花黄。

旧好论交笃,新诗引兴长。

劳生閒自笑,道术淡相忘。

蝴蝶秋来懒,时应到睡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次彦时兄苦旱韵

斗粟衡门且自安,老来筋力厌辛酸。

官游动是三年别,邂逅应容一笑欢。

荷浦珠联秋露溢,稻田龟坼暑风乾。

昨朝溪足捎新雨,已觉羸躯怯夜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