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竹诗伯封垂和且闻兄弟皆欲作因用元韵奉寄(其一)

海甸寻盟肯遽寒,叵嗔久未竖樯竿。

张仪尚有口中舌,贡禹未弹头上冠。

处处句奇有神护,行行墨妙似龙盘。

阿连知有惊人语,鹤膝因君举似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在海边寻找盟约岂能轻易心生寒意,不急于立刻竖起船桅。
就像张仪仍有巧舌如簧的能力,贡禹还未弹去头上的官帽象征退隐。
每一处字句奇特,仿佛神灵庇佑,一行行墨迹美妙如龙蛇盘绕。
阿连想必有惊人之言,他的膝盖因你的赞美而显得更加挺直。

注释

海甸:海边。
遽寒:突然感到寒冷。
叵嗔:不必责怪。
竖樯竿:竖起船桅。
张仪:战国时期的政治家,以口才闻名。
口中舌:比喻巧妙的言辞。
贡禹:西汉官员,以清廉著称。
头上冠:官帽,象征仕途。
句奇:字句奇特。
神护:神灵庇护。
墨妙:书法精妙。
龙盘:形容书法如龙蛇盘旋。
阿连:诗中人物或友人。
惊人语:惊人的话语。
鹤膝:形容人的举止端庄。
举似看:称赞的姿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洪的作品,名为《移竹诗伯封垂和且闻兄弟皆欲作因用元韵奉寄(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海甸寻盟肯遽寒,叵嗔久未竖樯竿。"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一种期待与不安的情感。“海甩”通常指代远方的地方,而“寻盟”则是寻找盟誓之地的意思,表明诗人在远处寻求着某种承诺或约定。而“肯遽寒”和“久未竖樯竿”则传达了一种期待落空的感觉,似乎有一种承诺迟迟没有兑现。

"张仪尚有口中舌,贡禹未弹头上冠。"

这两句引用了历史上的两个人物: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张仪和西汉初年的贡禹。张仪以其辩才著称,而贡禹则是因为他在朝堂上直言进谏而闻名。这两句强调了语言和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处处句奇有神护,行行墨妙似龙盘。"

这里赞美诗歌中每一句话都充满奇思妙想,每一次书写都仿佛受到神灵的守护。同时,“墨妙似龙盘”则形象地描绘了文字如同盘旋腾跃的龙般雄伟壮观。

"阿连知有惊人语,鹤膝因君举似看。"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文学才华的赞赏。“阿连”可能是指代某个地方或某种状态,“惊人语”则说明了诗人的言辞给人带来的震撼。而“鹤膝因君举似看”中的“鹤膝”常用来形容文采优美,这里通过对朋友的赞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文学的珍视。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谊,还透露出他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与追求。

收录诗词(401)

李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移竹诗伯封垂和且闻兄弟皆欲作因用元韵奉寄(其二)

密密脩篁入槛寒,君来移取出檐竿。

结根久近幽人屋,解箨宜为壮士冠。

曾共马兰同请客,不忧苜蓿但堆盘。

从今莫羡萧郎画,风月良宵仔细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赦后分祀禹庙有感

禹庙依山麓,江涛日到门。

黎氓半樵牧,祝史洁罍樽。

菲食虽王意,斋祠致主恩。

人谁思帝德,空感习之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隐岩吴体

屋头日日闯云山,簿领沉迷肯放閒。

一行作吏遽如许,三径就荒那得还。

绿阴留与后人憩,丛桂时招好客攀。

邂逅清泉与白石,岸巾时得洗衰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雪(其二)

六幕同云岁又残,忽惊腊雪满群山。

谁知曳履涂中去,端有披蓑江上还。

三白吉祥千里内,六花飞舞两楹间。

诗成自怪无奇语,欲压刘叉思觉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